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十七章燕王所求(2 / 3)

作品:《大明公务员

看上去,触目惊心。

燕王说道:“这漠北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为兄苦啊。”

何夕看着燕王的样子,就知道有些事情是逃不过的。燕王虽然没有直说,但是一字一句都在说,你要帮忙。

何夕说道:“殿下,你有事直说便是了,我能帮忙的一定会帮忙。”

燕王就等着何夕这一句话的,说道:“这是你说的。”随即从身上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了何夕,说道:“为兄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还请何弟帮帮忙。”

何夕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是打开信封那一瞬间,还是被燕王的狮子大张口吓了一跳。

燕王没有直接要银子,因为在漠北,银子是没有用的。这一次从漠北俘获的战利品就有超过一百多万两的金银,这是一笔巨款。但是并没有什么用处。

原因很简单,钱只有花出去才有用。

在大明严防死守之下,鞑子王廷想要用银子买东西,难度太大了。而且天元帝更是想将这些钱作为本钱,不敢乱花,才留下这么多。

燕王更知道,即便辽松运河打通,任何中原的物资来到漠北,都会是中原价格的两到三倍之多。不可能再少了。如果要银子的话,几百万两根本打不住。还不如要物资。

反而看上去说,但是即便如此,在何夕看来,也是不能接受的。

盐,铁,木料,这还都能接受。但是棉花,布匹,粮食等等,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棉花与粮食这两项尤其不能接受,因为这两样是从地里长出来,何夕技术改革,对这些几乎没有改变。而且何夕改造纺织机的举动,更令棉花价格大增,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毕竟棉花纺织效率提高,需要更多的棉花,棉市面上的棉花减少,这棉花的价格提高,这是很自然的市场波动,即便而今何夕已经在辽东推广棉花种植。但依然跟不上市场需求。

何夕觉得,未来几十年的时间,棉花的价格都不可能低了。

无他,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穿衣自由,历史上几十年后,永乐帝也就是眼前这位,带着那位好圣孙宣德帝在运河边上,访问农家,就看见了家中只有几件衣服,谁出门谁穿,家中女眷躲在稻草之中不敢见人的局面。

之所以如此,固然有靖难之战,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但也说明这样的情况,在大明更是广泛存在的。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百姓的穿衣需求是不能得到满足的。百姓每人所消耗的棉花数量一定会提高的。棉花不可能如同木材一般,轻易饱和的。

衣食住行,而棉花棉布成为资本主义第一宗大宗货物,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