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二十一章盛宴(2 / 2)

作品:《大明公务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繁华地域的商铺,何夕都做了预料,他准备留给顺天府,作为顺天府财源之一。毕竟何夕已经准备在顺天府进行改革,将胥吏制度,从顺天府剔除。何夕也可以预见到,顺天府财政开支,将非常非常高。

高到一个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无他,大明全部才有一万多名官员,但是按照何夕规划的顺天府,何夕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了。如果将最底层的办事员,也算在内,一个顺天府领俸禄的人数,就要比整个大明都多了。

虽然说大量吏员的俸禄很低。但是数量在这里放着的。

虽然说,顺天府而今已经有这么多赋税,但是顺天府的赋税决计不可能完全留在北京城的。留下的赋税,能不能支撑城市的开支,何夕也不知道。

他自然要留下一些后手。

这仅仅给未来顺天府后手之一。

杨士奇继续说道:“一共挂拍了六十多所工厂,有在北京的,也有在辽东的。总计回款一千万一百零七万两有余,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营口纺织厂,共计一百万五十万两有余,还有门头沟煤矿,总计一百二十万两有余。”

门头沟煤矿距离而今的北京城有些远,而北京北边也有大量的煤矿。门头沟也就有些鸡肋了。各方面都希望要煤矿,何夕也就将门头沟煤矿给拿出来了。

但是门头沟煤矿,并不是没有利润的。且不说,他对而今北京城生活用煤的补充,单单是他靠近北平城就是一个极大利好。

在这个时代,大都城可能永远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北平城了。但并不是说北平城就不重要了。虽然说,今后北平城发展天花板会很低的。但是北平城在北京城附近,再加上有大都打下的基础。这也是又很大的作用的。

别的不说,单单说军事上,北平与北京两城,相距不过一百余里,只能扼守两城,即便燕山防线都沦陷了,也足以形成一道屏障。当然了,这样的作用,谁也不想要。

但是而今的北平城已经是北方大城,单单北平城内部生活用煤的消耗,就足够门头沟供应了。

更不要说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煤矿,干煤矿肯定是有的赚,至于赚多少,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何夕说道:“如此说来,就有一千五百多万两了?”

杨士奇说道:“正是。”

何夕默默估算,这个数字比他想要的数字要少一些。不过不重要了。何夕说道:“两件事情,要赶快办,第一是派人交接。干干净净的将这些厂子交给这些人手中,顺便给他们祖册商社。对了。记住告诫他们要按时纳税。还有派人去辽东见刘璟,让他建立征收商税的机构,辽东的商税也要收起来了。”

杨士奇说道:“是。”

辽东其实也是有一些商社,但是比起北京,都要小很多很多。何夕一直没有动。但是何夕而今北京既然已经发展开来,辽东自然可以跟进,更不要说,卖出很多工厂都在辽东。仅仅这方面的赋税,何夕估计辽东每年要征收个十几万两,就好像玩一样的。

而刘璟对这一件事情,一定是非常非常感兴趣的。

刘璟这个人并不古板,甚至可以说很现实,但依然有一些儒生的看法,比如重农轻商,对商人征税,他是毫无手软,更不要说,单单从刘璟个人的权利来说,他更希望对工厂征税。

无他,虽然刘璟是辽东布政使,但是工厂体系不归他管,也就是工厂的收益不在他手中,不归他支配。而刘璟即便推广屯田,但是土地要好几年才能成为熟田。

才能征收赋税。

也就说,即便辽东有钱,刘璟这个布政使也是很穷的。

而今一旦对工厂收税,对刘璟来说,就是一笔意外之财,更不要说,大明朝廷现行体制对这一笔钱并没有规定。

没错,朱元璋的财政体系,对地方管的很严苛,可以说地方上几乎没有独立的财权。朱元璋也认识到这一点错误,所以在何夕改革的时候,给了何夕足够的自主权。

可以说,何夕财政自主权,是大明朝廷之中最大的,甚至超过了户部尚书。户部尚书钱都只能按照条条框框花,而何夕不是。他搞到的钱,可以自己支配。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