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一章外姓封臣之议(2 / 2)

作品:《大明公务员

「你在南京一日,谁都不会舒服的。」

「将来,祸必至矣。」

陆仲亨做出何夕会退下来的判断很正常。如果何夕此刻想要更进一步。那么何夕就不会花这么多心思放在对上面,而是想办法对付朱雄英。

只是陆仲亨说的也对。

这也是何夕的一块心病,权力这东西,交出去的时候容易,但是交出权力之后,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了。

如果他只是交位不交权,就成为了所谓的元老政治,就好像日本一样,真正说话算的从来不是内阁,而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所谓元老。

这其实也是何夕的一个备用方案。

当然了,何夕还没有确定要不要使用。

无他,这种元老政治,很容易形成所谓门阀势力。

对朝廷长远不利。

毕竟,何夕能这样做,下一任任满的首辅也能这样做,时间长了。说话算的就不是内阁了。到时候内阁想要做什么事情,不仅仅要面对皇帝,也要面对之前的元老们。

几乎不要有什么新的改革了。

而今,何夕很明白,新时代与原本的封建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会变革在加速。

如果是之前,百年之内,对很多人来说,生活上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在工业化时代,百年的时间,足够一个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然后到淘汰了。

而朝廷对付这样的情况,内阁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权力去应对。

元老政治是有弊端的。

甚至会演变成一场比谁活得长的游戏。

这并不好玩。

何夕说道:「那陆侯的意思?」

陆仲亨低声说道:「何大人,有没有想过出外做封臣啊?」

何夕说道:「想过,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何夕自然也想过,将勋贵们全部封出去,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大明,任他发挥。但是很快何夕就放弃了。

放弃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很多勋贵不想离开大明。在他们看来大明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只有傻子才去其他蛮荒之地。

第二,就是大明如何维系海外领地的?

外姓封臣是很敏感的。

宗室封臣,还用宗法制度来维系大明与他们之间的联系。而外姓封臣如何维系?不要忘记了,何夕制度之中,皇帝的权力是弱势的。即便朱雄英而今有一代明君的风范。

但是

朱雄英仅仅是一个人。他最多当一任皇帝,但是接下来的皇帝,是决计做不到朱雄英这样的。

宗室封臣不能允许大明不姓朱。这是皇位的保障之一,不管谁当首辅,也只能承认,否则就要兵祸连接。而皇帝也可以放开对大臣的猜忌。当然了,彼此之间的权利争斗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但是大家最少有了底线。..

能够合作。

而如果外面的封臣之中,有相当数量外姓封臣,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很有可能某权臣就能与这些外姓封臣联合起来。将大明改姓,如果这样一来,大明将面对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

估计到时候,整个亚洲都是战场。

工业化之后,大规模战事是很残酷的。

第三,也就是外姓封臣在大明也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朱氏宗亲也是会反对的。比如燕王。燕王就大会愿意让外姓勋贵有封地。

陆仲亨说道:「姜太公有功于周,封于齐。而大人有功于天下,外出就封,必就美地。而大人在内,恐怕难以得安,如果在外,却是稳如磐石。」

「这不仅仅对大人您是一个好办法,对下面很多人也是一个好办法啊。」

何夕心中一动,似乎看出了陆仲亨一些想法。

何夕在外就藩,在自己的封地上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人限制,这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与朱雄英分开的,分得远远的,双方也能避免矛盾,这大概也是所谓的王不见王的道理。

但是陆仲亨忽然提起其他人,是什么意思?

何夕知道陆仲亨的想法,何夕就外封地了。那么这封地不可能只有何夕一个人的。自然要开一个口子,比如给陆家开一个口子。

但是河西却想要知道,这个其他人,单单是指陆家吗?还有没有其他人的参与?如果有的话,他们到底是谁?

其实,何夕隐隐约约已经有了预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