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五章天下的变化(2 / 2)

作品:《大明公务员

很快,薛贞过来了。

何夕对薛贞第一感觉,觉得,他不像是读书人,而是一个武将,看薛贞的体格,给一身盔甲,就能去杀个三进三出的主。

怪不得敢给沐春两个熊猫眼。

何夕说道:「薛贞,你可知罪?」

薛贞毕恭毕敬的行礼,看上态度很低,但言语之间,却一点也不软,说道:「启禀何相,学生不知道错在何处?朝廷大战方定,北方百姓民不聊生,沉沦于生死之间,这个时候,黔国公不思休养生息,反而欲求发大兵,攻不毛之地,令朝廷国力虚掷,此不该打吗?」

何夕听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如果说,薛贞的话,放在十几年前,无疑是正确的。无他,农业社会的积累是相当缓慢的。

对外战争这种消耗太大的事情,不管胜负,对普通百姓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打赢了,普通人也不会有什么好处的。打输了。更是要他们承受代价。

只是而今不一样了。

而今的大明是一个初步的工业国家了。当然了,这种工业化程度还是很低的。但是因为征战的缘故,军事产业是有一点过剩的。

如果对外征战,反而能够拉动这个产业链。上上下下,上百万吃这口饭,甚至能够惠及大半个北方工业区。

何夕只是对这一件事情放手,其实就看到这方面的好处。

打仗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门特殊的生意。

与之前农业社会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何夕说道:「如果别人这样说,我不会与他继续谈下去了。毕竟,夏虫不可语冰,但是你作为河东读书人之首,如果仅仅是这样的水平,就太令我失望了。我问你,你还有其他话可说吗?」

这么多年,何夕明白一件事情。

其实大明最顶级的人才,是很厉害的。或许,从人才的平均水平而论,大明是远远不上后世的。但是顶尖人才,却与后世顶尖人才,或许有差距,但是不多。

但是比何夕在后世接触过的人都厉害多了。

无他,后世一个普通大学生,其实是很难接触到那些精英人才的。

所以,何夕不敢小看任何一个人。

而且何夕这么多年,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藏着掖着。甚至恨不得大鸣大放,让全天下人都知道。

如果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何夕这些做法,还以为这个社会还在十几年前的旧版本上,也是很正常的。但问题是,被这么多人推举出来,北方新一代大儒,真的仅仅是这个水平吗?

何夕深表怀疑。

薛贞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民以食为天,天下以农为重。而今人心散乱,学生以为,当镇之以静,不应该再生枝节了。」

何夕一听就了解了。

薛贞或许不完全了解何夕的学说,毕竟这个时代信息传播

速度,并不是太快的。但是决计不是一点都不了解的。今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薛贞认为北方,或者山西的情况,已经很危险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这个危险在什么地方?

以农为重,这个农决计不是传统农业。

毕竟,何夕在河北进行的一系列农业计划,想办法将农具卖给普通百姓,让下面佃户制度,演变成为农场制度等等。

虽然说,何夕的目的,其实是想改造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的趋势。让农产品商品化。从而推广纸币的用途,让市场上承接更多的纸币,让何夕有更多滥发货币的空间云云。

总之,是有很多理由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一点,不要管何夕出发点是怎么想的,但是何夕的做法,其实影响到了农业生产。河北地区即便在战争期间,农业产量也是节节高升的。更不要提,辽东辽河流域开垦出来的土地。

这固然有工具的进步,但是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

之前佃户与主家之间,有很多额外的义务,但是而今不一样了。双方很多额外的义务,都不存在的。当然了,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容易赚到钱。

粮食生产出来,直接被卖走了。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河北自耕农的比例非常高,大家也都愿意卖力气。

这才有如此兴旺的情况。

而之前大明朝廷,固然有很多条款帮助农民发展,但是实际上,更多是一纸空文而已,毕竟真正种地的百姓,大多是不认识字的。

所以,薛贞说的农,不是农民,而是以土地为生的地主,或者说,就是北方儒门最大的支持者,也就是北方士大夫们。

他们急了。他们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薛贞是他们的代表,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才在这一次会场上表现出如此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