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章节正文阅读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164章 张尚死谏,张羽死战!(1 / 2)

作品:《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大王,不应该这样对待皇长子。”

    “更不应该以如此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手持天子节牦、替陛下迎接大王的使者。”

    王辇自二十里亭飞驰而过,驶出二、三里,车速又逐渐减缓下来;

    也就是在车速重归平缓的瞬间,陪坐于王辇之内的韩安国,毫不犹豫的对梁王刘武拱手一拜。

    “再怎么说,皇长子也是陛下的血脉子嗣,是大王的亲侄;”

    “将来,大王是要做储君的人,就更应该友爱陛下的子嗣,以免天下人都认为:未来的储君太弟,容不下陛下的子嗣。”

    “而且现在,大王还不是储君。”

    “——就算大王做了储君,这天下的君主,也还是陛下。”

    “看见代表陛下的天子节牦,大王应该时刻保持恭敬;”

    “而不是像刚才那样,让王辇从天子节牦、天子使者身边飞驰而过······”

    一番有理有据的指正,却并没有如往常那般,引来梁王刘武诚恳的检讨;

    反而是愤愤不平的侧过头去,望向车厢另一侧,明显有些蠢蠢欲动的两名男子。

    “丞相申屠嘉死去,陛下让皇长子以使者的身份,协助申屠嘉的世子操办丧葬之事。”

    “——这,分明就是想违背先前的承诺!”

    “如果寡人不这么做,就会让旁人看轻,以为寡人是一个逆来顺受、很好欺负的人!”

    怒气冲冲的道出一语,便见梁王刘武昂起头,还不忘白韩安国一眼;

    待刘武将目光从韩安国身上收回,再度望向车厢另一侧,那两名男子时,刘武面上怒色,却瞬间被一抹笑容所取代。

    “公孙将军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羊先生,应该也会认同寡人的看法吧?”

    听闻刘武此问,羊胜、公孙诡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再回想起方才,面对韩安国的劝谏,梁王刘武不为所动,甚至怒目而视,待看向自己时,却又是一副温言悦色的神容······

    “大王,实在是慧眼如炬。”

    “——如果大王不这么做,那这次来长安,大王的事,也根本无法成功。”

    故作淡然的捋捋髯须,又偷偷交换一下眼神,便见羊胜、公孙诡二人先对刘武一拱手,表示自己非常认可刘武的做法;

    而后,二人又齐齐侧过身,望向跪坐于车厢末侧,差一点就要掉下车的韩安国。

    “韩将军小心谨慎,也不能说不对。”

    “但将军要知道:这,不是在行军打仗;”

    “大王这次到长安来,面对的,也不是刘濞的叛军。”

    “既然是大王的臣子,韩将军,就应该坚定不移的支持大王;”

    “而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劝说大王,对旁人保持恭敬······”

    “——一派胡言!”

    不料公孙诡话音未落,韩安国便怒而起身,神容惊怒的瞪向羊胜、公孙诡二人。

    “劝大王对陛下保持恭敬,难道还是错的吗!”

    “——难道连陛下,都可以算作‘旁人’了吗!”

    “你们两个不学无术的小人,还要蛊惑大王到怎样的地步!!”

    “非要大王家破人亡,和陛下兄弟反目,伱们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吗!!!!”

    满身盛怒的几声咆哮,只惹得羊胜、公孙诡二人下意识低下头;

    表面上,虽做出了一副苦笑连连的神容,但目光深处,却也立时带上了些许愤恨。

    车厢内响起咆哮声,也惹得车厢外的随行军卒们,面面相觑的放缓了脚步。

    而在车厢之内,看着韩安国仍怒不可遏的瞪大双眼,甚至还面色涨红的穿起粗气,梁王刘武的面容,也随即‘唰’的一下沉了下去。

    “韩将军。”

    “羊先生、公孙将军,是寡人的贵客。”

    “公孙将军,更是寡人亲自任命的梁国中尉。”

    语调低沉的发出一声告诫,便见梁王刘武的面色,又肉眼可见的黑下去些。

    “刚才,韩将军提醒我,应该对陛下,以及陛下派出的使者、代表陛下的节牦保持恭敬;”

    “那韩将军现在,又在做什么呢?”

    “——寡人作为宗亲诸侯,确实应该对陛下保持恭敬。”

    “那韩将军作为梁国的将军,难道不应该对自己的上官,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吗?”

    “寡人听说,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应该强迫别人去做。”

    “韩将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又为什么要逼迫寡人去做呢?”

    说到最后,梁王刘武的语调,已是明显有所回暖;

    但望向韩安国的目光中,却是愈发带上了一抹警告,以及若隐若现的厌恶。

    而在刘武这一番‘提醒’之后,满含盛怒的韩安国,却并没有就此打消怒火。

    只将眼睛瞪的再大些,恶狠狠瞪了眼一旁的羊胜、公孙诡二人,便见韩安国满脸郑重的正过身,对梁王刘武躬身一拜。

    “如果大王不提起这件事,臣本还不打算说;”

    “但大王既然提起了,那臣,就没有继续冷眼旁观的道理。”

    神情严峻的道出一语,韩安国不由又稍一正身。

    极为严肃的整理一番衣冠,才对刘武再一拱手,摆出一副谋士进谏的架势。

    “刘濞的叛乱,才刚平定一个多月!”

    “为大王驻守睢阳、率军抵抗刘濞的,是中尉张羽!”

    “——直到现在,梁国的军卒们也都在说:如果没有中尉张羽,睢阳城内的百姓,早就成了叛军的刀下亡魂!”

    “非但张羽自己,便是张羽的兄长——楚王刘戊的相国张尚,也因为阻止刘戊举兵作乱,而死在了刘戊的手中。”

    “张尚死谏、张羽死战,这兄弟二人对宗庙、社稷的忠诚,已经成为了关中百姓交口相传的佳话!”

    “那大王,又是怎么对待这样的忠臣义士的呢?”

    痛心疾首的发出这一问,便见韩安国猛然抬起头,手指直勾勾指向车厢内侧的公孙诡,目光却死死锁定在身前,已有些目光躲闪起来的梁王刘武。

    “张尚死谏、张羽死战!”

    “这兄弟二人的忠诚,就连陛下都为之动容!”

    “太后甚至已经传出口风,说要追封死去的楚相张尚为关内侯,来褒奖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

    “——大王呢?”

    “——叛乱刚平定,大王就罢免了张羽的职务!”

    “——让这个从来没有摸过剑柄、从来没有挽开强弓,甚至连兔子都不会杀的小人,做了我梁国的中尉!”

    “——叛乱刚平定,刘濞都还没有授首,大王就闹出了‘兔死狗烹’的笑话,让我梁国,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

    满是愤怒的几声呼号,韩安国是越说越怒,到最后,就连干枯的嘴唇,都抑制不住的发起了颤!

    见梁王刘武默不作答,韩安国却是怒过更甚,猛地侧过头,将手指又直勾勾指向羊胜。

    “中尉张羽死战睢阳,击退了刘濞的叛军,最终,大王却让小人公孙诡,做了我梁国的中尉;”

    “而臣!”

    “一个自小就学习先贤典故的文士,在危难之际,也同样为大王、为梁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结果呢?”

    “——让公孙诡做了中尉,大王还嫌不够!”

    “——还要让这小人羊胜,做我梁国的内史?”

    “大王,是非要在自己身边,聚集起由小人组成的臣下,才会觉得开心吗?”

    “有这么一群小人在身边,大王,居然还妄想做储君太弟?”

    “还指望这样的小人,能为大王的事,给出正确的建议吗???”

    心力憔悴的一番劝谏,韩安国的面容之上,也早已涌上阵阵揪心。

    望向梁王刘武的目光中,更是带上了满满的哀苦,和极尽的祈求。

    “大王,不能再继续错下去了······”

    “再这样下去,别说是储君太弟,只怕是连梁王的身份,大王,都很可能会失去的啊······”

    言辞恳恳的又一番劝谏,终是让端坐于车厢内的梁王刘武,不安的调整起了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