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

作品:《大秦从挖地道开始

“这”

众臣闻言,顿时语塞,竟隐隐觉得有些道理。

但是,李斯却没有直接表态,又扭头看向赵昊:“大王以为如何?”

“人殉不合人道,本王反对人殉!”

赵昊冷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没有一点商量的意思。

众臣面面相觑。

李斯和赵高对视一眼,后者讪笑着拱手:“那依大王之见,先帝后宫嫔妃,无出者,侍奉过先帝的女子,该如何处置?”

“处置什么,宫中那么大,难道还住不下她们?”

“可是,新帝登基,总要安置新的嫔妃,以及宫女.”

“那就等新帝登基之后再说!”

赵昊拍案而起,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

众臣见状,一片唏嘘。

李斯和赵高会心一笑,摆手道:“既然大王有此决断,那此事就延后再议!”

说完,便宣布议会结束,重新准备启程。

等议会帐篷只剩下赵昊和公子良四兄弟,以及尉缭时,尉缭才一个箭步来到赵昊身边,直接给他一头皮,低斥道:“你小子中了别人的奸计,还不自知!”

“啊?”

赵昊揉着头,一脸懵逼;“老师这话何意?”

“你啊!”

尉缭抬手指了指赵昊,有些恨铁不成钢。

一旁公子良连忙上前,朝尉缭拱手:“老国尉有何指教?可是昊弟反对人殉有问题?”

“非也!”

尉缭摇头:“非是人殉可取,而是此时不宜反对人殉!”

“为何?我见群臣皆对人殉不满啊!”

公子将闾也有些不解的道。

尉缭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赵昊,叹息道:“众臣虽然不满人殉,却没人站出来反对人殉,因为胡亥所言,确实有理!”

“有个屁的理!那小子就是个混蛋玩意儿”

赵昊不屑地嘟囔了一句。

公子高似乎抓住了重点,沉声道;“老国尉说此时不宜反对人殉,还说昊弟中了他们的奸计,这又是为何?”

尉缭板着脸道:“此次议会,本就是李斯为你昊弟设计的,主要考量他对大政的判断力!因为李斯此前曾召开内阁会议,想要让这小子代替你们父皇,巡狩天下!”

“啊?”

四兄弟陡然一惊,包括赵昊也有些目瞪口呆。

却听尉缭又话锋一转;“李斯的提议,并未得到内阁大臣们的一致认可,因为秦王在博士宫的表现,很有见地;

再加上太子之前的表现,内阁大臣冯去疾,老郑国,还有少府章邯,都觉得秦王因留守咸阳,主掌监国大权,替太子处理军政!”

“可秦王在议会上的表现,正中李斯等人的下怀,跟太子没什么不同,对大政都不甚了解!”

“啊?这”

四兄弟面面相觑,皆露出一抹恍然之色。

但是,赵昊却不以为意的道:“我本来也没想过处理什么军政,出去转转,有何不可?”

“竖子糊涂!”

尉缭怒道;“老夫怎么会教出你这个不开窍的弟子?”

“哎呀老师!我其实什么都明白,他们无非是想把我打发出去,让胡亥坐等称帝嘛!”

“你,你既然什么都知道,为何还”

赵昊这话,一下子把尉缭整不会了。

却见赵昊挤眉弄眼道:“老师还记得您教我的兵法吗?”

“嗯?”

“进不郭圉,退不亭障!”

“这”

尉缭心头一动,顿时陷入沉思。

一旁的公子高四兄弟,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赵昊。

却赵昊解释道:“所谓进不郭圉,退不亭障;

意思就是,守城不要只想着守一座城,要从城郊开始守,这样才有退路;

如果一开始就固守一座城,你将毫无退路,最终被敌方逐渐包围”

说着,缓缓走出议会帐篷,遥望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骊山帝陵,微微一笑:“有位鲁姓先贤曾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倒是很想看看他们失望的表情,究竟是怎样的.”

公子高四兄弟刚随赵昊走出来,就听到这话,不由面面相觑。

这时,公子良冷不防的问了一句:“昊弟有去过骊山帝陵吗?”

“没有。”

赵昊摇头,忽又反问公子良:“九兄去过吗?”

“我也没有。”

“那十二兄呢?”

“九兄都没去过,为兄怎么可能去过?”

公子荣禄皱眉反问了一句,然后自顾自地道:“父皇在世的时候,我们原本就很少出宫。况且,骊山帝陵除了父皇信任之人,谁也进不去。”

“不是还没下葬吗,怎么进不去?”赵昊有些诧异地道。

公子将闾一本正经地道:“据说,下葬的甬道在别处,不在帝陵周围。”

“这”

赵昊语塞,心说难怪后世那么多盗墓贼,打了几十个盗洞都进不了秦始皇陵,原来帝陵的入口不在骊山周围。

其实,想想也正常,以李斯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绝妙的防盗手段。

毕竟里面陪葬了六国接近三层的财富。

被人盗走了,那多失败。

“可惜啊!”

赵昊不禁喟然一叹:“真想挖进去看看,里面是不是跟传说中的一样,有水银江河,宝石星辰”

“昊弟,你.”

公子将闾满脸震惊的看着赵昊。

“哎呀!我就随便说说,你怎么还当真了?”

赵昊没好气地瞪了公子将闾一眼。

这时,却听公子高若有所思的道:“昊弟说得不错,要是能挖开就好了.”

“嗯?”

这下子轮到赵昊震惊了。

求保底月票!

明天继续为盟主加更,今天元旦事情多!抱歉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