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大明帝国,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1 / 4)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董赐和贺知恩早就候着呢。

皇家商行这几年大肆扩张,是各个行业的领头羊,但对商业也只是浅尝辄止,起好带头作用而已,并没有得到太多红利。

一番禀报后,朱祁钰微微凝眉:“才赚了亿两?”

皇家商行建立近五年,皇帝的点子都由皇家商行牵头,商贸繁荣的大半原因,是皇家商行在带动。

结果,董赐竟说账面上只有这点银子。

“皇爷容禀。”

董赐磕头:“皇家商行按照您说的,分为衣食住用行五门十三行,大明各个行业,商行都有投资。”

“若将杂七杂八的投资,以及专利营收全都算上,全部资产超过五亿。”

“其实,咱们各个行业的红利都没吃到。”

说到这里,董赐脸上有着些许遗憾:“以前的不说了,就说这暖气片行业,咱们刚建了厂,成本还没赚回来呢,您转头就赏给了贵州战场上的有功之士。”

“这些年,您将工厂当做战功,赏给满朝文武。”

“如果这些东西,都放在商行里,由宫中垄断经营,一年就能赚几个亿。”

确实是。

朱祁钰对文武的赏赐,多是工厂。

一是给文武找一个稳定来钱的路子,捆绑朝中文武在他的战车上;二是很多产业,没有权贵插手是做不起来的。

就说那蜂窝煤,京中最大的厂子,背后就是于谦。

山西矿场老板可不好对付,哪怕是皇帝他们都是糊弄则糊弄,可于谦出面,就让蜂窝煤在京师畅销。

目前北方蜂窝煤厂高达上千家,背后都是满朝权贵。

以前是暗地里经商,如今是明面经商了,因为是皇帝赐的,正常交税即可,皇帝并不限制民间经商。

至于引发大规模贪腐,以前以后都照样贪,何不把贪放在明面上,起码以后抄家的时候,能知道他们有多少家产。

“皇爷,下次您赏赐的时候,能不能和奴婢商量商量?”

董赐苦着脸:“很多厂子潜力巨大,那玻璃厂、肥皂厂、牙刷厂、暖气片厂,都是百姓家用的,您随便就赏出去了。”

“还有那手压井,那东西成本就在50块,您半卖半送,厂子都是赔钱的。”

看着董赐的冤种样,朱祁钰笑了:“你把这些价值都罗列出来,交给冯孝,朕以后赏赐的时候,按照这个来赏。”

“皇爷圣明。”

皇家商行正在接收两淮的盐矿和盐场,清点之后就会拍卖掉。

“董赐,你也不能只看利益,要看政治。”

“那些厂子多大价值,朝野上下都知道。”

“朕赏赐下去,也暗含深意。”

朱祁钰这么折腾都没被害死。

就是这些厂子在发力,换上新君登基,看看厂子收不收回去。

那是下金蛋的厂子,换哪个皇帝舍得赏出来?

“奴婢见识浅薄,请皇爷见谅。”董赐明白,但手压井厂,凭什么送给那些贱民啊。

您这么送,以后怎么卖了?

主要为了防范旱灾,只能半卖半送,加快打井速度。

“账上的钱,放在哪了?”朱祁钰问。

“自然存银行了。”

“没放印子钱?”朱祁钰问他。

董赐吓了一跳,赶紧说没有。

“放银行太亏了。”

朱祁钰沉吟:“想想办法,都投资出去,多多赚钱。”

“皇爷,能不能投修路上去。”董赐陪笑,沥青路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现在是亏本,以后准赚钱。

“那是宫中独资的,不许任何人插手。”朱祁钰打算全部由宫中出资,以后收益,也都进入内帑。

“皇爷,皇家商行也是您的呀,以后也是宫中的进项。”

朱祁钰却摇摇头:“现在是各行业还未形成雏形,以后各行各业形成雏形后,朕就打算把皇家商行解散,拍卖出去。”

“那皇爷岂不太亏了?”董赐急了。

“宫中仗着道路和专利就够了,太多钱反而没用。”朱祁钰认为道路必须掌握在手,这是皇权深入地方的基石。

而专利,现在看不出来能赚多少钱,以后就是个大金蛋。

更深层次的是,宫中掌握专利,就能控制天下商人的根本,让商人乖乖为宫中服务。

若皇帝有太多钱,反而代代昏君,大明没钱皇帝也照样传,有钱了难道还能丢了江山不成?

“皇家商行的钱,要投资少见效快,回报周期短的行业。”

朱祁钰本想让他们去投资发明,但转瞬又觉得不行:“因为国朝四处都需要用钱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急需用钱。”

“皇家商行,也得让监察司查账。”

“董赐,若里面有人把朕的钱搬回家去,你该知道怎么做吧!”

董赐起誓发愿说没人敢动皇帝的钱。

又听他禀报各行各业的稳步发展,朱祁钰微微颔首。

这董赐,看不上砖窑这等没技术含量的工作,反而愿意投资水泥厂,铁筋厂等建造型行业。

这就是眼光。

比只知道盖房子玩泡沫的强一万倍。

“水泥还不够坚固,要继续研发。”朱祁钰也看过陈泰不断改进的水泥,质量还是差,造价特别高。

修水利的时候,才舍得用。

汇报了一个多时辰。

朱祁钰很满意皇家商行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董赐啊,这么大的皇家商行被伱打理得井井有条,你是真的有能力。”

“再在皇家商行里干几年,就去司礼监。”

朱祁钰开始画饼:“张永不成器,你精通文墨,又在皇家商行中立下大功,去司礼监掌印,完全够格了。”

董赐身体微微发抖,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那可是太监中的天花板了。

他才多大岁数呀,又不是陛下的贴身太监出身,能做到这一步,难之又难。

“奴婢愿为皇爷肝脑涂地。”董赐哽咽。

贺知恩在一旁充满嫉妒。

“贺知恩,你好好跟董赐学着,他离开皇家商行,就由你挑起来这个担子。”

贺知恩赶紧谢恩。

“宝船建好了八艘,朕打算派个人出海,打通商贸,你们皇家商行挑些人出来,再挑出东西来,跟着船队去,给朕赚钱去。”

贺知恩小声问:“皇爷,是去西班牙吗?”

“咱们没有去西班牙的海图,只是去印度。”

“陈嘉猷上疏说,印度有几十个小国。”

“正好,咱们派人一一出使,主要是买粮食,买他们的书籍。”

一听这话,董赐顿时没兴趣了。

大明和印度贸易也有两年了,对印度也有了见解,那地方粮食确实多,但经济很差的,没什么是大明需要的,赚他们的也是小钱。

朱祁钰都看出他沮丧之色,气得踹他一脚:“等朕把东南夷摆平,就让人去欧罗巴贸易,到时候你再多带商品去。”

“嘿嘿,还是皇爷有办法。”董赐挨了一脚,却甘之如饴。

“滚吧。”

朱祁钰没好气道,他刚出去,又叫回来:“去朕的内帑里,挑几样没见过的东西,带回去玩玩。”

“奴婢谢主隆恩!”二人磕头,美滋滋而去。

军器局、兵仗局的主事,都依次进来,禀报机密要事。

朱祁钰笑了起来:“等来年开春,就去上热河狩猎,到时候朕就用你们的装备。”

“朕打算在陕西开一个军械厂,明年开春就筹备起来。”

“再在宝州府开一个小型军械厂,越快越好。”

“燃烧弹要大量制造,给水师送过去。”

燃烧弹是用汽油制作出来的。

朱祁钰对他们生产的军备很满意,让冯孝取几块怀表,赏给他们。

怀表是闵节仿制的,用的是瓷盖,更加精致,只是误差有点大。

进献上来一百块,朱祁钰酌情赏赐给朝臣。

他们刚走,就快到饭食了。

徐珵进来叩拜行礼。

他收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回京述职,所以他比皇帝早几天抵达京师。

皇帝给他家赐了大宅子,在京中一套,通州一套,天津一套,他虽是太监,却可以回家居住,这是额外恩许。

朱祁钰看着这个似敌非友的家伙,脸上露出笑意:“徐珵啊,大明新作物推广种植,百姓能吃饱肚子,你居功至伟!”

徐珵连称不敢,然后汇报天下耕地数字,亩产情况。

朱祁钰微微凝眉:“玉米的亩产不高呀。”

“皇爷,作物要一点点适应,再进行人工杂交,一点点提升亩产的,急不来的。”徐珵给解释。

吉林正在开垦,种子都准备好了。

“占城稻你觉得怎么样?”朱祁钰问。

暹罗王进贡过稻种,尔后大明占领了安南、占城、柬埔寨,从当地取走了大量稻种,拿回来杂交培植。

又让诸国进献了稻种,全都在培植之中。

“回皇爷,暹罗献上的占城稻,亩产很低,奴婢以为是暹罗王哄骗天朝。”

徐珵适应称呼了:“而我国带回来的稻种,皆是高产稻种。”

“奴婢带着农科院三万人,经过不断研发,已经培育出新的稻种,奴婢想称之为大明稻。”

“此稻种,亩产翻倍,而且口感更好。”

“只是不是特别耐寒,无法在吉林、黑龙江两地栽种,辽宁倒是可以。”

“农科院上下正在研发耐寒的稻种,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效果的。”

粮食问题,是卡脖子的问题啊。

必须解决。

朱祁钰笑容不断。

农科院,本来是一个学宫,在皇帝大规模投入下,又赐了些官身,自然学习这方面的学子也变多了。

又在各地建设了分院,人数高达三万人。

而精通农学的教授,也出现近百位,如今在各地农学宫里传道受业,并培植作物。

“稻种要改良,小麦、大麦等其他作物也得改良,不能丢下。”

朱祁钰问:“大豆能在吉林种植吗?”

“正要向皇爷贺喜,农科院最新研制出来的大豆,已经在吉林治所哈尔滨栽种成功,但现在是冬季,是在屋子里种植的,奴婢还不能确定,在田地里种植能否适应。”

徐珵认真道:“但这是一项巨大进步,奴婢以为,吉林种满水稻、大豆的时间不远了。”

朱祁钰非常重视东北大粮仓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