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欧洲爆梗王,爹呀您不要禅让了(1 / 4)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汉武帝的功绩:政治方面,推行察举制、削弱诸侯王,无限拔高皇权,加强集权。

军事方面:远征漠北,出使西域,经略西南,收复朝鲜,扩大版图。

经济方面:实行币制改革,推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而汉光武帝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华夏,再造大汉。

被汉武帝全方位碾压。

“皇爷爷,孙儿觉得,世人皆看到汉武帝光辉的一面,却没看到汉武帝晚年,政治极为黑暗,昏聩到滥杀,大汉没有崩溃,只能谢皇天庇佑。”

德国这个时代,也造就了很多文学家,原来他们都是指鼻子破口大骂,这回进行管制了。

他偏要退位。

有些老兵,已经坐车来北京了,要来拱卫陛下。

吹牛不上税!

可老百姓不敢说呀,报纸上全篇写着,德国遥遥领先!

德皇看完之后,非常满意呀。

他听完都哭笑不得。

德皇一怒之下,严禁地方使用摩斯电码,用摩斯电码和汉文同罪。

可世界舆论管不住啊。

可为什么征不上来兵呢!

这些屁民没用!

“好了,不讨论这个问题了。”

朱佑樘收到了老皇帝的回信,信中老皇帝含糊其辞,只是解答了他第一封信件的疑惑,至于之后的信件内容,老皇帝绝口不提。

别说不允许用汉语,就是被异族统治,他们也不觉得是问题,也会老老实实跪下的。

大明完胜奥斯曼之后,奥斯曼吐出来太多领土,导致国家一蹶不振,仅靠地形尚且和明军周旋,但被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个个都是人才。

德国的每一份报纸,朱佑樘都看,看完哈哈大笑,笑得肚子疼。

再说了,人家功劳确实够大。

朝廷内部都懵逼了。

那我们太擅长了,只要别割我们的脖子,我们都能忍的,我们好乖的。

德皇现在听不进去真话,也不想听真话,他就喜欢歌功颂德的声音,民间也遍地是吹捧的声音。

流失的人口,一般都跑去长安了。

朱见漭完成昆仑山封禅之后,便启程返回京师了。

怎么把人变得漂亮呢?

冀国也有自己的一套,一是父母长相端正,二是医美发达。

搞得德皇都看不懂,这是什么呀?

同样是历史级别的大帝,朱祁钰晚年就没作妖,这是朱祁钰最大的优点。

导致民间哄堂大笑。

而加入过多汉人基因后,容貌就变得不立体,丢掉了那种惊艳之美,不过巅峰期变长了。

德皇一看报纸,民间歌舞升平啊,天下民心都在他德皇手里。

他就学两年德语,其他时间都在学汉语啊。

乾王也没搞清楚,世界上对美的认知,咋变得这么快呢?

朱佑樘没得到什么好处,却见不得别人好。

最可怕的是,朱见漭登基之后,一定会威胁到所有人的利益的。

还有一些去江南打工了。

朱佑梐这是在吹捧朱祁钰呢。

朱佑枬玩得比乾国更高端。

朱佑樘也想让国内人发展玩梗型说话,发现国内人说话直不楞腾的,一点都不好玩。

想生出漂亮的孩子,男女都很重要的。

因为大批大批德国人,往藩国跑。

不敢乱说话了。

顷刻之间,藩国的奏疏如雪花般传入中枢。

朱佑樘其实一直想北征。

“禅让给你后,朕也能好好在后宫之中,安享晚年。”

乾王得偿所愿,从鄂王,改封号为乾王之后,他已经希望朝廷允许,将荷兰分封给自己的二儿子。

丹麦自然是来者不拒。

第五代混血,更加优秀。

朱佑樘向来和老四不对付,因为老四一脉,封了四个王,在这一点上,老皇帝就一点都不公平。

偏偏这些人才,没事在家抠字玩。

德语早就没人会说的了。

不过,想到老爷子很久不回信了,很有可能老爷子说了不算了。

德国自断臂膀,他赚麻了。

朱佑枬立国之后,国内移民比较少,导致很多维京人、德国人、法国人,都往丹麦跑。

“七月十六,朕就退位!”

哪有皇帝坐够了,非要禅让的呢?

可希腊是大元的禁脔,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的。

别管男人女人,都要。

丹麦人口眨眼就突破了一百万,汉人却只有五万人。

就算朱见漭登基是必然,但他爹还在,那就不允许他登基,好处多占一天是一天。

只要不砍他们的头,他们就能永远忍下去,天生忍者。

从种种迹象表明,老皇帝早就被朱见漭圈禁了,这场所谓的禅让,不过是朱见漭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而已。

按理说,朱见漭可以强行登基,不管藩王同不同意。

商鲁战争,大元虽然没旗帜鲜明的支持商国,其实鲁国的情报,全是大元提供的。

既然民间幸福指数这么高,那就征兵,攻打丹麦,让丹麦这只小狗总掠夺我们的人口,干死他。

其实,青海并不是特别缺水,主要是地形和气候,限制了青海的发展。

世界上缺什么,绝不缺汉人国家。

但是,位次争议性非常大。

即便有的人,将名次稍微更换一下,变成朱祁钰、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汉武帝,也无妨。

甚至有人把汉光武帝排第一去了,主打的晚年仁善。

朱祁钰最近几天,天天都在看报纸,越看越满意,身体也跟着大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

就是反对朱见漭受禅让登基。

朱见漭的口碑直接就崩了。

本来旗帜鲜明支持朱见漭的大臣们,这个时候也不敢吭声了。

青海矿产比较丰富,填海用的石头,基本都从青海挖掘。

朱见漭登基,对所有人都有害。

视线来到西欧。

“她呀,最疼爱你爹我了。”

所以,常住人口基本都是给朝廷打工的。

朱祁钰还在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也没人敢指鼻子骂他不孝,大明不一样呀,大明允许人说话,现在天下人都在骂他不孝。

功绩够高,但不够惊艳。

主要还是各藩国的探子在民间活动的结果。

德皇最终决定,允许说一些汉语,但不允许民间妄议朝政,更不允许宣传大明的好,决不允许说关于移民的话题。

朝野上下反而都很支持。

藩国上疏并不多,集体上疏的事情基本没发生过的,关键是藩国不止上一封奏疏,而是上很多封。

他和德国邻国,德国什么鬼样子,他太清楚了,结合德国的形势,越看这梗越好玩。

“谢谢爹恩遇。”朱见漭磕头。

这就是儿子!

他住了五十多年的养心殿,说让他走就走,这还不是乾清宫呢!一个偏殿而已,都不肯给他!

“希腊之事,怕是皇爷爷做不了主了。”

可人要脸树要皮啊。

朱厚煐在视察中,也看到了报纸,原来老爷子这么在意身后名呀,千古第一帝,着实霸气。

可是,德国刚发布征兵令,所有男人都在跑。

英国和荷兰半死不活了。

主要是青海禁牧,为保护水土而禁牧,还在青海生存的,一般都是矿工和雇工,朝廷准备垫高青海的土壤,让青海变成棉花种植基地,富饶起来。

这也反映了民间对朱祁钰的期待,朱祁钰晚年就很像汉光武帝,是个仁善长者,所以天下人都爱他。

苦难时代,文学家是最多的。

法德尚能勉强维持,但他们却被大明藩国包围,等到奥斯曼彻底崩溃,大明就会抽出手来,对付这两个国家。

有人的直接说了,自古以来,没有孝顺的太子,受父亲禅让登基的。

那就玩梗吧。

个个都是名将,最厉害的就是赵王。

“老四,不要劝朕,朕心意已决!”朱祁钰再将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