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重点突破方向(8000)(2 / 2)

作品:《重生之奶爸的悠闲生活

“那你们的充电和现在的充电有什么区别?”

“怎么说呢,老婆我这么给你讲,你现在手机充满电要多长时间?”曹书杰问她。

程晓琳想都不想便说道:“标准的不是8个小时吗,我看着快的话也得五六个小时。”

曹书杰点点头,他老婆说的没错,但是曹书杰告诉他:“下一步我们研发的快充数据线,计划一个小时内充满电,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充满电,老婆,你能明白这个意思吗?”

“这么厉害?真的假的?”程晓琳是不敢相信的。

这个时间上的跨度太大,对她现有的认知造成了冲击。

曹书杰笑一笑:“凡事事在人为,我提出这个想法来,旭哥他们找人,按照这个方向去搞研发,只要有目标,总有实现的可能。”

说到这里,曹书杰的眼睛里好像往外放光:“只要真的完成这一点,那就厉害了,到时候现有的数据线真的要被淘汰掉,而且这种充电速度上的提升是技术上的彻底淘汰与创新,根本不是数据线外形上的改变那么容易被模仿的。”

“等到那个时候,才是亚旭电子厂在数据线这一行大放光彩的时候。”曹书杰越说越振奋。

这一块在他手里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让他有种引领市场的爽感。

程晓琳都听懵了,她老公的这番话让她无所适从。

可看着她老公几乎疯狂的样子,程晓琳又觉得她老公说的好像是真的。

“那你刚才说的新能源电车充电器呢?”程晓琳继续追问他。

曹书杰想了想,用最简单的话给他老婆说:“如果亚旭电子厂能攻关突破手机在短时间内充满电的难关,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研究新能源汽车怎么实现充电快,这是有相同的工作原理。”

程晓琳似懂非懂。

……

另一边,在曹书旭家里,让儿子先睡着后,曹书旭也在给他老婆丁羽楠说这些问题。

“书杰的意思是亚旭电子厂从明年开始,在利润里截流五成用来研究手机快充充电,等这一块的技术成熟后,再下一个阶段,我们的重点会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快充和超充,老婆你怎么看?”曹书旭问他老婆。

丁羽楠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孩子,她对这一块更不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有一颗灵活多变的头脑。

直接拿出手机来,打开手机浏览器,输入关键字‘新能源汽车’上网查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内容一目了然,两口子挤在一块一条条的看这些链接里边的内容,尤其是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有关系的链接,他们看的更加仔细。

一口气看完后,二人心理感受各自不同。

网上有一些买了新能源汽车的车主都在反馈相同的一个问题,充电太慢,充电不方便。

新能源汽车充电是有专门的充电器,这种设备叫充电桩,分快慢充。

慢的充电桩在家里可以用普通的家用电进行充电,但这种充电设备充电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充电时间长。

平时短距离行驶或者时间上不着急的话还行,白天使用,晚上充电,都不耽误。

可如果是长途跋涉,又急着赶路的情况下,能让人急死。

快充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达不到像油车两分钟加满油,即来即走的那种效率。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续航问题便成为大部分新能源车主的噩梦,也成为其他老百姓不敢买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关键,谁也害怕突然被新能源汽车给抛锚在路上。

“老公,我好像有点明白书杰的意思了,他应该是说从技术的角度怎么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更快,如果真的能解决这个难关,那你们公司可厉害了。”丁羽楠稍微想想,也明白这里边的未来前景有多高。

别的不说,一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普及开新能源汽车,到时候所需的快充充电、还有超充,这都将是新能源汽车必需品。

虽然新能源汽车无法做到像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实现人手一部的普及程度。

可是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器也比手机充电器贵呀。

越深入去想这个问题,便是连丁羽楠这样一个外行人都觉得曹书杰说的想法很有可能被实现,这个时候曹书旭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这一趟去拜访书杰,又有收获呀。”曹书旭感慨万千,这是他没想到的。

丁羽楠也跟着点头,而且丁羽楠还意识到先不提新能源汽车快充和超充的事儿,单纯手机能做到快速充电,那么公司的数据线产品也将卖爆。

和现在改变数据线外皮颜色数据线长度,以及做出其他任何花样相比较,快速充电是质的差距,是技术上的革新。

“书旭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们公司生产的数据线真能做到在短时间内充满电,我觉得到时候那些手机大厂一定会抢着和你们合作。”丁羽楠说的很肯定。

曹书旭也跟着点头,这一点儿曹书杰在去年就跟他们讲过,道理很简单,一旦充电时间上实现缩短,到时候很多手机大厂都能看到其中的利益,等到那一步,他们会主动让亚旭电子厂给他们供货。

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他们想任何办法,甚至想走曹书杰的捷径去给小米手机供货。

没有价值和本身有极大的价值在同一条线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说到这一点,丁羽楠很佩服:“书旭,我说一点,书杰说拿出五成的利润用作科研,单凭这一点,他的格局就不是你和许总能比的。”

对于这个问题,曹书旭也认可,这不光是胆略的问题,同样也是眼光和长远认知的问题。

其实他也觉得不可思议,别看曹书杰不懂技术,提供不了任何技术支持,但是曹书杰提供出来的这种很清晰定位的思路恰恰是比技术更难的东西。

有些东西连想都想不出来,更谈何用技术去实现它?

现在曹书杰给他们说出明确的技术要求,他们只要奔着这个目标往前走,找专业的人按照这个方向去突破的,结果是定住的。

过程可能有点曲折,但也比无头苍蝇乱撞要好。

而这也更突出曹书杰的思维有多么难得可贵。(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