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军阀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九十三章 青莱镇总兵官(2 / 2)

作品:《明末大军阀

刘衍沉声说道:“此番出征,我才亲眼见到,天下太乱了,想要重整山河,会很慢,会很累,也会死很多人!”

王芸禾依偎在刘衍怀中,说道:“夫君不必将天下压在自己身上,只要所做之事无愧于心就好。”

尚善、若水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也只能静静的听着。

片刻之后,三人却没听到刘衍的回话,定睛一看,刘衍竟然已经睡着了。

“夫君太累了。”

王芸禾一声叹息。

与此同时,皇城内,崇祯帝收到了玛瑙山大捷的捷报,龙颜大悦。

大明的内忧主要有两支,李自成和张献忠,如今杨嗣昌率部击杀张献忠,重创其部流贼大军,一战斩首数万级,将大明内忧解决了一半,崇祯顿时有了一众拨云见日的感觉。

“山东兵?刘衍!”

崇祯帝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刘衍的名字了,先是巨鹿之战,然后是济南之战,现在玛瑙山大捷,也是刘衍打的主力,立下了头功,崇祯帝看着手中的捷报,心中很是欣慰:“我大明又现良将,可见天不绝我大明!”

捷报中也提及平贼将军左良玉战死,崇祯帝惋惜之余,下诏优抚其家人,并且准备对杨嗣昌的善后处置全部追认。

随后崇祯帝便收到了杨嗣昌病重的消息,顿时慌了心神。此时杨嗣昌在崇祯帝的心中,已经是擎天柱一般的存在,听到其病体沉重,自然是心神不宁,当即派出御医前往诊治,并且赐下了大量的补品药物。

就在御医出京的当天,杨嗣昌的奏折也送进了京师,很快便被秉笔太监王承恩拿到。

王承恩不敢怠慢,急忙来到御书房将奏折呈给崇祯帝。

“杨阁老又来奏折了?”

崇祯帝急忙打开,然后脸色便有些持重。

“陛下,这是怎么了?”

崇祯帝放下奏折,说道:“杨阁老在奏折中举荐了刘衍,就是那个山东即墨营参将刘衍,要保举刘衍为总兵官。”

王承恩也很是诧异,说道:“山东总兵不同于别处,统管的可是整个山东都司的兵力,非同小可。刘衍从参将一跃成为山东总兵,是不是太快了?”

“杨嗣昌在奏折中提到,张献忠和张文秀二贼,都是刘衍率部斩杀的。有这两笔大功,升迁总兵官,也无可厚非。只是……”

“陛下有什么顾虑?”

崇祯帝说道:“只是杨嗣昌举荐刘衍当总兵官,并不是山东总兵,而是建议将即墨营单独设镇,设立青莱镇,统辖青州府、莱州府以及登州府的大嵩卫,由刘衍出任总兵官。至于山东其余各处兵马,则直接划归卢象升统管。”

“如此,山东总兵便实质性的撤销了,山东兵权也一分为二,这样一来是否妥当,卢象升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王承恩顿时明白杨嗣昌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要离间刘衍和卢象升,向把刘衍这个卢象升的头号猛将拉拢过去。

于是王承恩说道:“陛下,老奴不应该妄议军政,只是增设青莱镇事关山东稳定,是不是将卢象升、颜继祖召入京师,陛下当面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

崇祯帝沉思了一会儿,点头准奏。

十天之后,卢象升和颜继祖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京师,崇祯帝在平台召见二人。

君臣三人落座,崇祯帝便将杨嗣昌的捷报和那份奏折展示给二人。

卢象升和颜继祖传阅之后,不禁对视一眼,心中都对杨嗣昌的伎俩嗤之以鼻。

“二位爱卿,对于杨阁老的建议,你们怎么看?”

卢象升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刘衍在玛瑙山一战立下大功,斩杀张献忠、张文秀二贼,斩首一万余级,如此战功理应重赏。眼下刘衍虽然是参将,但是凭借此功连升两级,为总兵官,并不为过。”

“至于是出任山东总兵还是新设青莱总兵,臣以为应当为前者,命刘衍为山东总兵官,统揽山东兵事。”

颜继祖也随后附议,保举刘衍为山东总兵官。

崇祯帝有些诧异,没想到卢象升会拱手将兵权让出去,心中顿时有了一丝疑虑。

“为何?”

“陛下,刘衍乃是臣的部将,臣对其很了解。刘衍此人善于治军、练兵,如果让其统管山东兵事,不过两、三年,便可以为朝廷编练新军数万。”

“而且刘衍还善于理政,卫所军政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将山东兵事交给刘衍,陛下便可以高枕无忧,待到新军扩编练成之时,陛下只需一纸诏令,便可以命刘衍率部出征,对内平定李自成诸贼,对外收复辽东山河!”

崇祯帝闻言有些心动,不过对于刘衍,自己还是不太熟悉,不敢贸然将山东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刘衍镇守。

卢象升看着面色纠结的崇祯帝,心中一叹,便知道山东总兵轮不到刘衍了。颜继祖也看了出来,和卢象升对视一眼,二人心中都是一声长叹。

果然,片刻之后崇祯帝说道:“刘衍乃是新晋的猛将,据说今年也才二十多岁,还需要历练一番,贸然将整个山东的防务交给他,朕以为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不如先升迁刘衍为青莱总兵,算是让其历练一番,有所成效后,朕自会酌情提拔!”

卢象升和颜继祖不好再说,当日崇祯帝在宫中赐宴,二人谢恩用过之后,便急匆匆的返回了济南府城。

八月十九日,兵部任命刘衍为青莱镇总兵官的任命文书和官身送到,刘衍和一众部下深受鼓舞,刘衍当即将一干有功将士的升迁名单报上,随后便召集部下,准备商议前往青州城驻扎的事宜。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