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5)

作品:《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摆摆手,张浩南不想让人折腾,搞水产育种是个看似粗放实则精细的活儿,就现在水产大学的“浦江一号”为例,时间跨度十三四年,从荆楚定下公鱼鱼种,筛选了六代,才最后有了现在的大鳊鱼。

但凡出点差错,甚至老天爷作个妖,研究员跳长江的心绝对有。

不过这次在“顾俊沙”的鱼种场,绝非只是盯着鳊鱼,在这里也有一个鳗鲡育种中心。

松江水产大学从海岱省和岭南省都拉了研究员一起攻关,如何突破“玻璃鳗”之后的困难,因为张浩南准备了上不封顶的资金,很多奇思妙想,都在尝试。

其中岭南省的研究员,今年四月份秘密到了松江,拿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案。

这个方案算是意外所得,跟咸淡水交汇水体环境有关,并且还跟一种低成本外来鱼种有关。

算起来,张浩南跟岭南靓仔的缘分,还真是无比深厚。

叶国栋当首席技术官这两年,绝对是充当了非常完美的“千金买马骨”角色。

当然了,叶国栋肯定不是马骨,创造的价值至今都是“沙食系”中的顶流。

“也确实忙,李教授这几个月都在‘顾俊沙’盯数据。”

“那个岭南来的研究员叫啥来着?”

“冼明达,恩州螺岛人,在雷州海洋大学做水产气象研究的。”

“雷州啊,这不是巧了么。”

张浩南笑了笑,“我对雷州很有感情的,而且也很有缘分,没想到居然是雷州海洋大学的人。”

其实雷州海洋大学改组也没多久,去年雷州气象中专合并,才有了现在的雷州海洋大学。

尽管之前雷州气象中专是全国重点,但终究差了点儿意思,冼明达要说有多少研究资源,那也谈不上,经费肯定有差别。

怎么跟松江水产大学搭上的,张浩南不得而知,不过他在鳗鲡上无限“撒币”,总归不缺勇者和智者,智勇双全的自然也是遍地都是。

见张浩南跟水产大学的研究人员聊得起劲,刘福州算是松了口气,松江市政府的人也都心情放松了不少。

情况这不就好起来了么。

抓紧时间拍照,新闻发布会就不开了,新闻上有张浩南的身影即可。

松江本地的几个电视台都做了报道,无非是“沙食集团”董事长张浩南参观了松江水产大学的某某实验室,对某某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赞不绝口,并且对将来的“校企结合”“产研一体”抱有很大的期望……

都是废话文学。

但是嘛,表态就是表态,地方政府有时候就像是性格奇怪的女朋友,她们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张老板虽然不是“舔狗”,但偶尔兼个职,倒也无伤大雅。

只要趣味性到了,张老板一向乐此不疲。

“姓魏的老家伙这次黑了不少好东西吧?”

在看科研成果展品的时候,张浩南顺便问了问松江的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