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1章 做义帝还是做献帝,这是一个问题(2 / 3)

作品:《舍弟诸葛亮

赵彦倒也没有为难他:“陛下口谕,明日一早觐见即可。”

皇帝临时起意召人,有些很急,但更多的是提前约个时间。因为皇帝也不知道传达的使者什么时候能找到人,不会一直候着的。学术讨论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紧急公务。

诸葛瑾这才松了口气,恭送赵彦之后,不得不再跟曹操请示一下:自己那天跟祢衡辩论时,为求胜出,一时口出惊天之论,不知到了御前时,当不当讲……

曹操也没为难他,稍微定了一下调子,让他不要过于臧否前人,把握好尺度,然后就放他回住处了。

曹操也看出来了,诸葛瑾在听到赵彦传唤后,第一反应是先借口喝多了拖延,然后又请示了他。

可见此事没有任何阴谋,就是皇帝临时起意,讨论的也是儒家学问,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危害。

若是诸葛瑾跟平行时空三年后的董承那样、被皇帝召对时立刻急匆匆赶去,都不跟曹操请示,那曹操才会怀疑是不是密授机宜了。

……

被天子使者打断,酒宴也就匆匆结束了。

因为次日一早才召对,诸葛瑾匆匆回到徐州郡邸后,先收拾好一切,还吩咐陈登明早先帮他带着随从和行李出城,到城东三十里外的洧水亭等候。

诸葛瑾自己只留了陈到和少数几个武艺高强的护卫,等御前奏对完后立刻开溜。

一切都很顺利,转眼来到了次日、也就是十月二十二的清晨。

诸葛瑾不敢怠慢,一大早带着陈到等数人赶往皇宫,把陈到他们留在门口,自己一人跟随宦官入内,随后又被赵彦接待,直接带到御前。

刘协在书房里接待了他,身边只有几个近侍和宫女,显然属于单独召对。

看到诸葛瑾时,刘协眼神里有一种莫名的期待,他先问了几句诸葛瑾具体如何帮孔融统筹皇宫修缮的细节。

诸葛瑾也知无不言,把“一举而三役济”的方略说得更加详实一些。包括水运能比陆运节省多少人力成本、疏浚后回填又比远处采土节约多少。

刘协也是颇有务实之心的,两年半前他还在李傕控制之下时、关中大饥,刘协让人开府库赈灾。

却有负责官员侯汶舞弊,刘协就让人取米、豆在御前煮粥做实验,再配合侯汶放赈的账目,证明对方确实贪墨了,严惩了侯汶。

可见刘协的数学水平和实证思维,算是汉朝皇帝里比较好的了。因此诸葛瑾跟他汇报的皇宫修建省钱法门、详细账目,也让刘协听得津津有味,再次赞叹诸葛瑾是务实之才。

聊了一会儿之后,刘协忽然话锋一转,转到了那天诸葛瑾和祢衡的经义辩论上:

“诸葛卿,朕还有一事不明,朕风闻你当日曾言,‘一天下’非德之始也,只是手段,‘定天下’方为德之始也,才是目的,朕也觉得很有道理。

那么你倒是说说,秦究竟有没有得到过‘天下有德者居之’的‘德’,秦始皇是正统还是窃取天下?是否我高皇帝才是元德?还是继承了秦德?”

诸葛瑾微不可查地苦笑了一下,他知道,皇帝为了尽快从大乱中重建皇室的权威,是不惜抓住任何一根能增加其统治神圣性的稻草的。

但是,如果在皇帝面前彻底否认秦德,被曹操知道了肯定会有麻烦。因为曹操是必然不希望汉朝皇帝拥有前所未有的神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