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章节正文阅读

第84章 缩水版船中对(2 / 2)

作品:《舍弟诸葛亮

听起来,似乎已经深受大哥去年在许都时宣扬的那套“直接夺不可取,不得长久,但正当防卫、当赏金猎人就可取。高祖为义帝报仇,则夺天下毫无瑕疵”理论的影响了。

在扬州这一亩三分地上,或许又有一个刘项义帝的三方局摆在那儿了,刘备便是刘,孙策便是项,刘繇便是义帝。

或许整个天下,都可以用一层层大圈套小圈的“原正统者、篡逆者、讨逆收割者”三方模型概括吧。

不过,诸葛亮也敏锐地意识到:刘备对他大哥的理论的套用,还是有点生硬,放不开手脚。

这时候,就需要他这个嫡传亲弟弟帮着解释一下:“将军仁德,刘繇若是得知,必然惭愧得无地自容。但家兄与我并非劝将军夺同宗之基业,而是料定他久后必然无颜再任扬州牧,或许临终时会自行上表请辞,这与将军何干?

将军若是不信,不如此番返程,顺便去丹徒县,与刘繇、太史校尉一晤。如此,也正好掩饰将军以水军出迎三百里的真意。不至于将来流传到曹操耳朵里,引发其对将军与我们诸葛家的关系,有更多猜忌。”

刘备内心,其实还有那么一丝怕“弄巧成拙”,他觉得刘繇目前这情况,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自行覆灭,自己要是插手了,对方死不掉怎么办?

不过诸葛兄弟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们和刘繇也素无交情,不可能是为了刘繇好,鉴于子瑜原先多次帮助自己化险为夷的信用,刘备也就全盘坦然接受了。

“既如此,返程时在江南靠岸,当面会一会刘正礼。”刘备终于拍板。

……

此后两日,船队顺流而下,沿着长江安然航行了二百余里,顺路拐到了丹徒县,也就是后世的镇江附近。

如前所述,自丹阳郡被孙策大部占领后,后世南京周边,已经没有刘繇的立足之地,他只剩这最后一座丹徒县。

原本历史上,当丹徒县也撑不住后,刘繇几乎是带着太史慈和少数心腹卫军,走长江逆流逃窜,想要以扬州牧的名头去联络祖郎、再灭笮融,然后占据丹阳南部六县和豫章为基地,再抗孙策。

只是刘繇没能活到那时候,原本历史上他打完笮融后,自己也忧愤病重而死,所以后续的任务就由太史慈独力承担了。

这一世,诸葛玄这个蝴蝶效应,也算是提前半路杀出,截胡了刘繇试图二次再起的气运。灭笮融取豫章的功劳,诸葛家照单全收了,后续打祖郎、获取二次反击孙策的跳板的计划,诸葛家也要抢。

所以,如果诸葛家不来邀请他,当这次刘繇被攻破丹徒时,他怕是要当场死在城内,再无处可归——除非他敢航海、沿着海岸线航行,去投奔依然忠于扬州牧的王朗。

而诸葛瑾嘱咐弟弟撺掇这件事情,无非是见太史慈忠义可用,而且刘繇太史慈麾下终究有几千心腹精兵,还有些许人才团队可以接收,加上料定刘繇活不久了,这才来提前结个善缘。

如此一来,刘繇死去之日,就是刘繇麾下团队完全转投效忠刘备之时。

三月初五,正午。

近万人的水军,分乘百余条战船,浩浩荡荡来到丹徒县北门外的长江码头。刘备此番迎接诸葛亮,也算是又套上了一层掩护色。

城头守军已经非常疲惫,被三面包围了半年多,要不是北面靠着长江还能进出,怕是此城军心早就崩溃了。

看到大军前来,守门军官自然是非常震惊惧怕,立刻去通知了太史慈。

太史慈最近也很是憔悴,但他不辞辛劳,赶紧策马来到北门,登楼了望。

“征南将军旗号?莫非是玄德公?当年在孔北海处,他曾与我并肩作战援护孔北海,而后又援护陶恭祖,不曾想终于来援护我们了么?准备几艘战船,待我出水门去迎击探查。”太史慈看完后,立刻吩咐。

“校尉不可啊!若是那孙策狗贼假扮征南将军旗号,赚你出城,那可如何是好?”旁边的小校吓得不轻,连忙劝说。

太史慈一摆手:“无妨,若是贼将敢近我船,但凭我这张弓,一箭射杀便是,想脱身还是容易的。备船!”

不久之后,丹徒北水门的千斤闸便被吊起,一艘轻快的艨艟飞速驶出,就朝着刘备的坐船而来。

刘备倒也坦荡,直接在船头拱手:“子义?别来无恙否!愚兄虽为袁术所迫,无力救援。然近日依然分兵抽出云长,为州牧平了豫章,还欲进取祖郎六县。

想到正礼兄还困在丹徒小县,恐此地不宜久守,便专程来劝正礼兄转进豫章,再做打算,还请子义通传!”

太史慈尚未见刘备之面,先听了刘备的声音,便信了几分,放下了手中弓箭。

等刘备说完、露出脸来,太史慈连忙隔船恭敬下拜:

“玄德公大义,天下罕有。当年救孔北海,其后救陶恭祖,如今又救我家使君,便是齐之鲁仲连,亦有所不及!请玄德公随我入城,末将这便为你引见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