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章节正文阅读

第92章 山越上钩(2 / 3)

作品:《舍弟诸葛亮

庞统:“你是乐安部的对吧?且坐下说话便是,前阵子不是还从你们部中雇佣了不少向导、苦力么。开矿能成,你们也有苦劳。”

厉安听庞统态度和蔼,觉得有戏,连忙说道:

“县君,若要开矿,仅靠你们汉人怎么够?将来还要大量雇人挖掘、运矿、凿除礁石,我们乐安部儿郎,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这些活交给我们就成,绝对比汉人干得快,只要你们肯多给工钱。”

庞统听到这个展开,内心顿时有些失落,暗忖:“这些家伙怎么这么怂?诸葛校尉明明是想勾引他们铤而走险,主动武力夺取铜矿,然后就好让关校尉、甘都尉顺势反杀,再把战火烧到丹阳郡境内……”

要知道,诸葛瑾那边,在确认铜矿出铜后,就已经派人去南昌县调兵了,眼下使者应该已经到了南昌。

关羽略作准备后,就会把这两个月新训练整顿的军队悄悄调过来,随时可以出击。考虑到各地防守、维持秩序也需要留兵,关羽大约能抽出一半多的兵力来,那也有至少八千人了。

柴桑县那边,甘宁的反应更快,也带了本部一营两千人,随时准备动手。

关羽加甘宁,带领一万经过重新整编训练的士卒,其中还有丹阳兵和锦帆营,跟祖郎掰掰腕子都够了。面对这些小部落简直是直接平推。

可现在,动手的准备都做好了,山越人那边的罪行却还没挑衅起来,这就很不利于士气——而且是正反两方面的不利。

这个时代的汉人,也是不想没事找事主动进攻山越的,他们更希望相安无事。如果山越人先动手了,汉人保卫家乡反击,就可以得到一层加成。

同理如果山越人先烧杀劫掠,那么山越各部就很难团结。因为山越各部内部也是有矛盾的,没人愿意为别人惹出来的祸事、去刀头舐血冒生命危险。

“这帮人如此软弱,不肯给诸葛校尉口实,该如何处置才好……”庞统看着对方如此之低的姿态,一时竟陷入了踌躇。

好在,他的应变终究神速,脑子稍微转了一下,很快就想出个新招,于是他就一边坦然答应,一边提问:

“你们乐安部想要一份长久安稳衣食,倒也不是不行。只要伱们好好干活,工钱可以按高了算。甚至还可以额外给你们一笔分润,买一个安宁,只要你们确保不会有其他人窜进矿区捣乱。

不过,你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乐安部,在周遭各县,有没有平时比较难以相处的、敌对的部落。最好是丹阳郡境内的。”

厉安只是一个蛮夷,当然不知道庞统在打什么主意,他只是老老实实回答:

“丹阳郡跟我们鄱阳县相接的,也就是黟县和歙县。黟县境内山越,主要有陈仆、祖山两部。

那陈仆跟我们有些过节,他是黟县第一大部,有近两万户。那祖山虽然才几千户,但他是泾县大帅祖郎的族弟,所以别部也不敢欺负他。

歙县境内,有金奇、毛甘两位酋长,累计也有部民两三万户。不过歙县与我鄱阳县,毕竟隔着林历山,山道险峻,往来较少,过节也少一些。”

厉安口中提到的“林历山”,就是后世安徽黄山的一部分,地势险要,是浙赣之间的地理边界和分水岭。

鄱水就源于林历山西麓,最终注入鄱阳湖。而浙江源于林历山东麓,最后从杭州湾注入东海。

只不过,如今林历山地区整个都属于丹阳郡,包括东麓的浙江源头,而不属于会稽郡。

这和后世的安徽、浙江地理划界是有区别的。

庞统听厉安描述了黟、歙二县的主要山越部族派系,以及他们的恩怨过节后,脑中稍一盘算,一条替补计策就冒了出来。

虽然诸葛瑾一开始交代的计策用不了,但是稍微修补调整一下,还是可以的。

庞统便敲打道:“既是如此,我要你们乐安部再做一件事情:你们要放出风去,只说你们是以武力威慑,要夺取乐安铜矿,与官府稍有冲突后,官府软弱不武,欲息事宁人,才跟你们部族谈妥了五五分成。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你们部族从铜矿中获取巨利后,就会问官府重金购买铁器刀枪、更新兵器,以备跟周边其他有仇的部族争夺——做成这件事,我就可以请示诸葛校尉,把乐安铜矿的开采,一直包给你们的族人来做。”

厉安头脑耿直,表示回去就传达庞统的意思。

而庞统这边,也还需要请示诸葛瑾。

后续四五天里,双方密集磋商,终于达成了一致。

……

四月十九,庞统把最终的计划整理好后,正式给诸葛瑾汇报:

“校尉,我军一开始设想的勾引本地山越部族铤而走险的计划,似乎出了点意外。

本地部族因为有不少人亲眼见到了你点铁成金的‘仙术’,对你过于敬畏惧怕,丝毫不敢反抗。只想恳求一直为你效力、挖矿修路,赚点辛苦钱就满足了。

所以我临时调整了一下方略,指使乐安部故意散播我们软弱、易于被人胁迫的假消息,还让他们如此如此……”

诸葛瑾这几天原本在忙别的,他要执掌豫章郡北部的一切事务,还是很忙的,也没过问用计的过程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