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章节正文阅读

(2 / 2)

作品:《舍弟诸葛亮

在鄂县,徐庶看到了长江边,一条从聚铁山流向江中的小溪,被拦截蓄水。然后另外挖人工渠入江、确保各段水位落差、水能冲力平均。

出水渠两岸,是密密麻麻的新造水车,水车连带着一个个类似后世水泥搅拌罐的容器,容器内有无数刚刚开挖出来的铁矿石,被重力滚动互相碰撞破碎,然后人工粗选去掉杂质废岩,再把相对精矿砂的部分运去熔炼区。

在熔炼区,徐庶看到了足有两三丈高的炼铁熔炉,尺寸比原先见到的最高熔炉翻倍还不止。

更高的熔炉也就意味着更好的蓄热环境,在鼓风充分的情况下,内部炉温会进一步上升。

但有着新型耐火砖的围挡,纵然炉温能高到令生铁水哗哗快速流出,炉膛内壁也丝毫不见软化,抗压依然坚挺。

铁水流出后,在熔炉出铁口直接有一个巨大而沉重的容器接着,里面架空插满了黄豆粗细的预热发红熟铁棒,生铁水倒上去后,生熟铁互相渗碳,不过一刻多钟,彻底冷凝板结后,就已是灌钢了。

相比之下,一年前这个时候,诸葛瑾初次弄出灌钢法时,为了提升反应接触表面积,还得把熟铁拉得更细长、根数更多。

当时的熟铁只能有绿豆粗细,再粗就来不及在冷却凝固前完成反应了。现在却可以加到黄豆粗细,足足粗了一两分,从“铁丝”变成了“铁棒”,也极大减少了用带孔拉丝板拉铁丝的预处理工作量,算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这一切,都是炉温更高、铁水含碳量更低带来的。

看着钢铁以如此迅捷的速度,被直接生产出来,都不用反复锻打炒拌生熟铁,徐庶简直目瞪口呆。

尤其是他看到,熔炉前面还修了一个环形的轨道,以供一辆辆装着盛铁水容器的小车循环行驶、到熔炉出铁口前接铁水。

接满一大方盆后,小车就直接被铁匠用卡钳拖着往前驶开,让出位置供后面一辆跟上继续接。

而那条供小车行驶的轨道,毫无疑问也是用铸铁直接铸造的,这样才能确保接铁水的时候,车上的容器被限位,不会靠得太近或太远,导致铁水溅出来。

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流程标准化,居然连轨道都用铁来铸!可见车骑将军这儿,铁是何等的不值钱。

而最让徐庶惊诧的,还是灌钢炼好后,在锻造区被各种前所未见的工艺锻打、加工。

诸葛亮在过去两个月里,把水力锻锤的雏形也造了出来,以后再锻打钢材、把钢热锻变薄、打造定型,就不用全程铁匠人力抡大锤了。

铁匠还是得用,但都是最后精修阶段,前期大力出奇迹的粗锻完全可以交给水力。

只可惜鄂州这边的长江两岸、支流落差普遍不够大,水能不够强,不如蜀地都江堰周边的岷江水能冲击力。水力锻锤的规模和选址也就很受限制。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谁让平原地区的河流落差,就是不如群山之国呢,新的锻锤至少比旧的人力抡大锤提升五六倍生产效率,也就够了。以后进了益州,再考虑十几倍以上的。

炼钢、锻打、淬火、磨砺……兵器锻造的四个环节,在诸葛亮的大刀阔斧整顿下,每个环节都有不俗的进步。

从耐火熔炉,到水力锻锤,到现代化学思想指导的冷淬,再到皮带轮传动的磨刀砂轮,四管齐下。刘备军新锻造的刀枪质量,显然已经不是一年前可比的了。

徐庶目睹这一切,也暗暗庆幸自己投了一个明主,有这样全方位的发展,车骑将军在终结乱世这个问题上,显然拥有了袁曹都不具备的潜力。

最终,在一番磨合后,诸葛亮也帮助徐庶、石韬二人,选出了他们各自在仕途起步阶段的岗位。

徐庶就暂时担任鄂县县令,而石韬担任对岸的邾县长,先主持一年半载的地方建设工作,表现好了,或者后续遇到战事,能有军略层面的贡献,自然会另有调任。

尹默、李仁想跟着恩师继续搞教育,就先做江夏郡的礼曹等教育相关曹的曹掾、曹属。

至于还没来的向朗,听说他需要先婉拒刘表征辟的秭归县令职务,然后来刘备这儿找个比县令更低的位置,以示自己“来江夏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更好的求学”,诸葛亮自然也会成全他,就表示说等向朗来了,可以担任一下武昌县的县丞。

县丞虽然比县令级别和品秩低了一大截,但武昌县这个县却更值钱,是郡治级别的县。而且武昌这地方,后世发展就更好了,简直是一省级别的枢纽、数州通衢。

用大县的县丞,换小县的县令,向朗其实根本是不亏的,只是名声上照顾到了。

而只要这个消息传回襄阳,让其他荆州流亡北士知道刘备如此顾及去投奔之人的面子,自然会更加向往投奔刘备。

不过,诸葛亮的计划虽然做得好,但执行层面却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

他带司马徽、徐庶参观完武昌的学宫、印书坊,加上鄂县的铁矿炼厂锻造厂,怎么也五六天过去了。算算日子,第二批的向朗等人,以及在老家盘桓的岳父黄承彦,也该回来了。

但是,到了预期迎接的日子,诸葛亮却没等来人,反而被刘备喊回了武昌,告诉他了一个意外消息:

“先生,近日忽闻急报,刘表居然无差别封江了!虽说刘表找的借口是防止曹操细作和使者渗透,防止曹操劝诱张绣的情况重演。

但实际上这摆明了是想禁止荆州士人流向我扬州!为此,我军当如之奈何?”

诸葛亮一听,最初确实微微一惊,但却丝毫不担心,反而乐了:“刘表为何会作此愚行?这不是害苦了荆州商旅和流士,自毁其好贤之名么?

他应该知道贤士之归于英主,如水之归下,堵不如疏。刘表对我军竟会忌惮到如此程度,不惜自损名声都要封堵我们?”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