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天工战纪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卷 太平川上不太平 第一百五十九章 秦王赐刀(1 / 2)

作品:《天工战纪

祝新年被涌进房间内的侍者婢女围成了一圈,操纵人偶似的给他洗漱更衣。

秦宫里送出来的衣服相当繁杂,他一个人根本没法穿,只能由四五个人上下其手,有给他穿鞋袜的、有给他穿衣裙的、还有给他梳头的。

被这些人一通捯饬,祝新年那微薄的瞌睡也早就清醒了,他觉得肚子有些饿,但侍者提前猜到了他的想法,直言道进宫行礼之后王上才会赏赐早饭吃。

祝新年默默撇了撇嘴,这早饭竟然还要进宫去吃,被秦王注视着谁还吃得下去啊?

那群侍者手脚麻利,很快就将他从一个少年学生打扮成了一位金枝玉叶的天潢贵胄。

祝新年也是第一次穿这种服装,走起路来还觉得别扭,他一摸腰后连个挂刀的地方都没有,世隐明光压根就没有地方放。

侍者再次看出了他的想法,在他提问之前抢先回答道:“公子不可带刀兵入宫,您的机甲和武器都要留在此处,等您从宫中回来之后再取。”

祝新年倒是知道这个规矩,他可以远距离召唤世隐明光,所以也不担心有人会打世隐明光的主意,只是这他几乎没有与世隐明光分开过,此刻后腰上空落落的,多少觉得有些别扭。

“马车已经备好了,公子抓紧时间吧,王翦将军和郎中令府上的马车都已经出发了。”侍者低声催促着。

“裴少桥竟然能起这么早?”

祝新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真想跟裴应犼学习学习,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说动裴少桥起早床。

等他匆匆赶到秦宫门口的时候,确实看见了裴家的马车正停在前面。

因为今天进宫受赏的人很多,秦宫门口一大早就“堵了车”,镇守宫门的禁军是裴应犼的部下,而裴应犼对他们疏导交通的工作非常不满意,正在门口训斥今日轮值的部下。

“前方一时半会怕是没法通行了,还请公子下车步行吧,切莫耽误了面见王上的时辰。”

祝新年初次进宫,一切只能听从侍者的安排,但他才刚下车,胳膊就被人撞了一下,旋即怀里多了个热乎乎的东西。

他低头一看,竟然是几张小面饼,为了吃的时候不被人注意,甚至做成了一口一个的大小。

祝新年赶紧抬头看去,只见给他递面饼的人已经混进人群中消失不见了,而跟着裴应犼一起站在宫门口的裴少桥则朝他挑了挑眉。

两人一起厮混了这么久,相互都明白对方脑袋里在想什么,祝新年一看到这油纸包着的几张小饼,就知道这肯定是裴少桥让府上厨子特意做的。

作为世家公子,裴少桥从小到大需要参加无数宴会,这种不能吃饭的大型活动也见得多了,他那种鬼灵精怪的人是绝对不可能饿着自己的。

所以看这厨子摊小饼的熟练技术,就知道已经为他做过无数次这种能掩人耳目填饱肚子的东西了。

祝新年立刻假装掩面咳嗽,迅速将几张小饼咽了下去,身边的侍者没有他高,自然也看不见他在做什么,只是引着他往宫门口走去,对门口的侍卫道。

“公子年进宫面见王上,还请准予通行。”

守门的侍卫不认识祝新年,但见了侍者手中的令牌后还是准许他们进入了。

秦宫比巍峨壮阔的咸阳城还要令人惊叹,直到此时,祝新年才知道原来这个时代的围墙可以建造地如此高大,原来后世《阿房宫赋》中所说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并不是多么夸张的描写手法。

侍者带着他穿过无数雕梁画栋的楼阁,途径数不清的台阶和屋檐,最终走向大殿前的一片空地上,而哪里已经聚集了非常多的人了。

再往前就是属于王公贵族们的场合了,侍者身份低微不可进入,只能在空地前停下了脚步,示意祝新年自己过去。

祝新年帮助成英将军在赵国打了大胜仗的事早就传遍了咸阳城,当祝新年一走向人群,几乎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朝他看了过来。

那些目光中有打量、有怀疑、有惊讶,但大家都是在朝野庙堂上混久了的老狐狸,心思并不会过分外露,那些各异的眼神也只是一瞬,很快众人就收起了目光,旋即有不少人上前来跟祝新年行礼。

祝新年并不认识那些人,一时间被众人围困住难以脱身。

那些人说的无非都是一些官场话,夸赞他样貌出众、能力超凡,除此之外祝新年也听不出什么别的有新意的话来。

“公子归来可喜可贺,不知莒相长眠何处,若能将坟茔迁回咸阳,定要上书王上重新隆重安顿后事才好。”

旁人不走心的夸赞无法吸引祝新年的注意,但此时说话的这人明显很会洞察人心,他话音刚落,祝新年就已经朝他看了过去。

那是一个中年男人,气质沉稳,谈吐有礼,见祝新年朝自己看来,立刻躬身拱手,朝他行了一记大礼。

“下官李斯,拜见公子。”

祝新年眼角一跳,此时站在他面前的竟然是春秋战国末期历史上不可抹去的重要人物,后期位列三公的秦相李斯。

此时的李斯还不知道自己今后将如何青史留名,但现在的他官衔还不高,在一众达官贵人中间显得非常不起眼,加上他还是从其他国家来秦国做官的人,在一堆秦人面前更是排不上号。

不过李斯看起来一点也不心急,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十足的自信,所以在其他人都忙着奉承祝新年的时候,他却剑走偏锋,直接脱颖而出引来了祝新年的注意。

“你与莒相有过交集?”祝新年问道。

“没有,莒相在宫中任职的时候我还尚未来到秦国,所以与莒相并不相熟。”李斯诚实回答。

“既然不熟,那你为何要询问莒相的埋骨之地,还提出要将坟茔迁回咸阳呢?”祝新年再问。

李斯拱手再拜,态度恭敬诚恳道:“莒相为大秦劳心劳力,一身功绩无人能比,若是潦草埋葬终究对不起莒相的赤胆忠心,迁回咸阳风光大葬才能告慰莒相在天之灵,也能激励后继者为我大秦效忠。”

不得不承认,李斯这番话确实抓住了祝新年心理,莒魏这个人对赢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古代讲究生前身后名,一个人葬仪如何、所葬何处都是有讲究的。

莒魏辅佐三朝君主,完全有资格陪葬王陵,如今却一人孤苦零零葬在清河镇破庙外面,这不仅不符合他的身份,还容易引起流言,传到后世野史中还指不定会被描写成什么样子。

祝新年不希望莒魏以后被人胡编乱造一些野史流言,所以把坟茔迁回咸阳是他一直很想做的事情。

李斯洞察了祝新年的想法,所以才能仅用一句话就引来祝新年的侧目。

这样的人是很难被淹没在人群中的,而且祝新年也知道,过不了两年,李斯这个人就会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在秦国一统六国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祝新年轻轻点头,李斯见自己的话得到了祝新年的认可,便道。

“如日后有机会,下官愿意上奏王上,以国礼迁回莒相坟茔,以全公子思念之情。”

李斯定然是知道祝新年目前还没有能与秦王提要求的资格,他这么说,既全了祝新年心中所想,卖了祝新年一个大人情,又能在史书上留一笔他敬重贤臣的好名声,可谓一箭双雕。

祝新年心中感叹着李斯实在心思缜密,这样的人过于有想法,所以才会作出那么多在后世看来褒贬不一的事情,甚至致使他晚年的下场令人唏嘘。

“多谢劳心牵挂,但莒相对我有大恩情,为莒相迁坟一事我定要亲去求王上恩典,这件事就不劳烦费心了。”

祝新年朝李斯拱了拱手,算是回礼,李斯也并未再多说什么,他懂得进退,只三言两语就让自己的名字被王上胞弟熟记,便也不贪求用这一件事来表明自己的能力。

聪明人更懂得放长线钓大鱼,与那些只会阿谀奉承、急功近利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两人刚刚结束对话,秦王的封赏大典就开始了,李斯把时间算得特别精准,在他之后便没有任何人有机会能再单独与祝新年对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