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朱元璋给的机会!日奸隐现!(1 / 2)

作品:《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朱棣骑马抵达。

一群人就看着,叶茂撅着屁股,匍匐在黄土路面上,“殿下,臣有几句肺腑之言,相与殿下单独谈谈,请殿下给臣个机会。”

蒋进忠撇了撇嘴。

殿下刚来福建时,叶茂的作态,与此时对比。

可真是令人嘘唏。

当初,他专门跑到福州,想劝说叶茂给殿下搞个隆重的来福仪式。

竟然连叶茂的面都没见上。

还是老乡呢!

朱棣看向蒋进忠,“你们先走,我与叶大人说几句话。”

众人骑马从道路两侧经过。

冷眼看着叶茂。

朱棣翻身下马,叶茂这才起身,朱棣愕然发现,叶茂竟然流泪了?

恐惧?

悔恨?

……

他猜不出。

叶茂顾不得擦拭眼角泪痕,忙做请的手势。

来到凉亭,朱棣就见桌案上摆放着几样菜肴和一壶酒。

也不推辞,直接坐下。

叶茂臀尖轻轻碰触石凳边缘,给朱棣斟酒后,又给自己斟满一杯,仰头一饮而尽,似乎鼓足了勇气,看向朱棣,“殿下,这是家父写给臣的信……”

手微微颤抖着,把老父亲写给他的信递向朱棣。

当初,觉得老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没见识。

没想到,最后,想和这位殿下说话,想祈求这位放他一条生路时。

竟然还得靠老父亲的几封信。

朱棣微微皱眉,虽然不解叶茂为何把家书给他看。

可还是接过,展开信看了起来。

叶茂微微松了口气,就怕朱棣看都不看。

朱棣看信期间,叶茂开口了,“殿下恐怕早知道,臣和地方豪强走私有关系,这次倭寇海盗进攻闽县,虽然不是臣的主意,臣也未指使任何人这样做,但臣的确事先知晓,并且等着看王爷笑话……”

朱棣抬眼皮瞥了眼叶茂。

继续看叶家老爷子,写给叶茂的信。

没想到,这位元末战乱走过来,已经显贵的农民,竟然也支持乡土村社建设。

他倒不是因此而沾沾自喜。

只是觉得,叶家老爷子没忘本,很难得。

而且,连叶家老爷子这样的人都支持。

更加证明乡土村社,是可以在中原这片土壤上,广泛生存。

未来,乡土村社发展到更高级别。

促使商品越来越丰富,经济愈发活跃时,或许,部分士绅也会成为乡土村社的支持者。

这不是没有可能。

乡土村社发展到更高级别。

最终会促使民间经济这块蛋糕更大,所有人都能从中收获利益。

说到底,这世间,抛开忠贞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所有的支持和反对,都是基于利益罢了。

“殿下,臣担任布政使,主政福建这些年,除了在走私上收受士绅豪强贿赂,从未替士绅豪强欺压百姓,更未拿百姓一分一毫……”

……

“臣一直记得,元末活不下去,兄长、妹妹饿死病死的凄惨,从不敢喝百姓的血,可臣真的穷怕了……”

……

叶茂说着说着,也豁出去了,开始在朱棣面前剖析内心。

朱棣看完后,把信缓缓放在桌案上,认真倾听叶茂自我剖析,自我批判。

这种了解百官心态的机会可不多。

……

“殿下,求你给臣个机会,臣一定用实际行动,多给百姓做点实事!”叶茂说出此番目的后,起身,在石桌旁侧跪下。

朱棣盯着叶茂看了好一会儿,“你的问题,我会如实向父皇禀明……”

无论他对叶茂是什么态度。

他都不会隐瞒这种事情。

做了,就会给自己,给他们这个小家,带来很多麻烦。

叶茂浑身哆嗦。

朱棣继续说道:“不过,我也会建议父皇,给你一个机会,之所以给你一个机会,有两个原因,你父亲的深明大义,以及你虽贪污,但并未对百姓做什么丧尽天良之事……”

贪污腐败。

如果动真格的。

历朝历代的官员,全杀了,肯定有冤枉的。

但是排成队,隔一个杀一个,绝对有很多漏网之鱼。

叶茂的贪腐,是一种顶层贪腐,对百姓的影响很小。

其次,叶茂的贪腐来源于海禁。

此事,本身就存在政策性弊端。

还不如借此,让叶茂做点事情。

比如,全福建的乡土村社建设。

只要叶茂肯用心做,布政使的位置,以及他在建安率先带头,完全是有可能做成的。

他不会把这些想法告诉叶茂。

但给父皇的折子中会提及。

如果叶茂上请罪折,提出,希望在福建推动乡土村社将功补过。

他就会建议父皇,给叶茂一个机会。

“我只是一个县令,没有惩处你的权力,别说是你,就是福建豪强,与我也没有关系……”

对待福建地方豪强也一样。

把这些人杀了。

地方动荡。

可如果捏着这些人把柄,让他们配合搞乡土村社,配合搞身股制商业模式,好处是不是更大?

若不老老实实配合,那就以海盗首领们供出的名单,选择性杀便是了。

上位者做决策,绝不因情绪影响。

一定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这样做,对他更有利。

对全福建百姓也更有利。

“你自己给陛下上一道请罪折,至于怎么写,自己斟酌决定,不过,最好发自内心,我能给你这个机会,很大原因,是因你刚才对我,发自内心的自我剖析。”

话罢,朱棣不再停留,起身走出凉亭。

翻身上马,策马离开。

叶茂瘫坐地上,抬头,目视朱棣离开。

满脸懊悔。

如果,如果当初这位来福建时。

他第一时间说明自身问题,会不会更容易过关?

……

两天后。

朱棣返回建安。

“燕王回来了!”

“俺可听说,燕王这回在闽县,全歼了八千倭寇!”

“啧啧!这位殿下带兵打仗的确厉害,就是不知,当县令怎么样?”

……

随着朱棣返回,建安百姓议论纷纷。

不过,对朱棣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夜。

一大家子人,一起热热闹闹后,随着一群皮孩子都去休息,府衙内安静下来。

房间内。

桌案旁。

灯烛摇曳。

朱棣伏案给朱元璋写奏折:……儿臣以为,似叶茂,若其能在请罪折中,深刻剖析反省,主动请求在全福建推行乡土村社,可以给其一个改过自新机会……

……

此番,儿臣缴获价值二十万两白银钱货,就不上缴父皇了,父皇应该知道,儿臣立足东番很穷,应该不会惦记儿臣这点东西,父皇应该也看不上……

噗!

某刻,身侧传来笑声时,朱棣才顿笔。

抬头,就见徐妙云不知何时站在旁边观看。

徐妙云指着后面部分,笑道:“父皇看到你后面这部分内容,一定会笑骂。”

“骂吧,反正这笔钱,我截留了。”朱棣笑着合上折子,他养活一支水军,也很费钱的。

二十万两银子,支撑不了多久。

海贸必须马上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