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世子爷,就是他们读书人的广厦!(2 / 4)

作品:《让你当好圣孙,你养一群女妖?

陆远对于教育这种事,也是模棱两可,一知半解。

只是有时候听顾时卿神神叨叨地说什么“有教无类”、“寓教于乐”。

左耳进,右耳出,只当是耳旁风,根本没进大脑。

但是,观阅了《教学》之中的内容。

陆远才真正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朝廷选取官吏的制度,是凭借科举入仕。

乍一看,虽然较为公平。

但仔细一推敲,便会让人觉得无比黑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现代人经常开玩笑说,如果自己去了古代,顶多就是个寒门学子。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现代人,根本就够不上寒门的门坎。

所谓寒门,必须是祖上曾经出过某些名臣大将。

只是后来造了些意外,才导致没落。

而想要称之为寒门,起码得是家里有几百亩地,三四间房,还必须有下人侍奉。

跨过这些门槛,也才仅仅只是拥有了受学和参加科考的资格而已。

绝大多数寻常百姓,要么庄农之人,要么杀猪卖肉,要么小商小贩。

想要花大把的银子,供出一个学子,根本就不可能。

换言之,只要能坐在科考的考场上,那就至少是小富人家。

对于真正的平民百姓来说,太不公平。

也会让朝廷在无形间,损失不知多少人才。

而陆远要做的,可不仅仅只是开一两家私塾。

而是效仿现代,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这项伟业,是一项大工程。

比起经营鲁西或者聊城,要大上不知多少倍。

首先,自己必须要有皇爷的支持。

其次在起步之初,还要花费不少银两。

但是,陆远坚信。

只要这项伟业,可以实现。

加上日后,自己将科举制度改革为高考制度。

一定可以让天下的官吏,都彻底改头换面,气象一新。

对于烈乾王朝的千秋万世,更是功德无量。

……

当日,傍晚时分。

一大群文人,便从周边各城陆续赶来聊城。

听说世子爷愿意出银子,资助他们设堂办学。

这些文人一个个都无比激动,放下手头的各种事务,立刻动身起行。

其中,有一位须发苍白、年过古稀的老学究。

原本身患重病,卧床多日,已经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瞬间奇迹般地从榻上蹦下来。

直接命家奴驾车,赶了五百里的路,前来拜见世子爷。

不大时,府衙中便聚集了数百位文人墨客。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像司马南一样,曾经中过秀才。

最牛批的一位,竟然是洪武爷朝时期的乡试举人。

官居襄阳知府,行事勤勉,政绩斐然。

但是,眼看着他即将仕途高升,平步青云时,却受到了胡案的牵连。

才落得个罢官夺职,孑然一身。

“禀世子爷!”

司马南激动道,“聊城及周边各城,四百七十九名文士,都已经到齐!”

“拜见世子爷!”

众人纷纷跪地,大礼参拜。

看着那名年过古稀的老者,一个趔趄险些瘫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