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徐如林、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2 / 4)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那析津就保不住了。”

得知这些事情,他连忙回到了自己的主帅帐篷内,召开军事会议。

哪怕辽军多般布置,枪械与冷兵器的差距是很难通过这样的战术布置就能弥补。

这個情况在历史上要到南宋时期,平安世代末至镰仓幕府初期这一阶段,因为南宋与日本贸易频繁,导致国内货币全是宋币,金银铜硫磺全被宋国搞走,让日本统治者非常恼火。

“范相公真乃神人也,辽人居然落魄至此。”

眼下虽然还没有到炮火射程范围之内,可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靠到近前了。

而具体指挥权,遇到敌人之后怎么打,那就是下面这些将领的职责了。

吕夷简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有他对赵祯的劝导以及一些对未来展望却不能见到未来的遗憾,字字真诚,令人动容。

普通的兵马兵马总管、副总管、钤辖这些中上级将领都没有资格前来参会,会议的规格非常高。

范仲淹也没做过多犹豫,再晚点辽人该烧城了,随即他站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道:“世人以为我范仲淹只知道结营而缓图,却不知道兵法一道,徐如林、急如火。有缓有急,有快有慢,方为正理。辽人以为我只会缓,却不知道一旦若我寻到良机,则势必以雷霆攻势毙敌,诸将士,是你们发挥出自己战斗才能之时了,莫要让我失望!”

那么此时范仲淹不整顿兵马,也不排列阵势,直接让大军冲杀会怎么样?

二十多万人马必然乱糟糟一片,排列不出阵势,如果辽人有防备的话,那宋军很有可能落败。

吕夷简作为上一个时代与新时代老旧交替间的人物,自然要在史书中留下属于他的浓墨一笔。

范仲淹说道:“火枪出现,本就不应该再这样集结大量兵马作战,面对枪械,排兵布阵,就是寻死。因而发挥出火器的优势,四处出击,一同乱打,方才是真谛。”

所以排兵布阵在古代极为重要。

然而范仲淹却说道:“不错,正是轻骑追击。”

范仲淹的桌案前摆放着幽燕舆图,他轻指析津北门道:“他们想要将我们引诱至析津以北,顺州怀柔等地,于野外与我们展开殊死决战。”

不追的话宋军势必救火,辽人回马一枪,甚至可能击败宋人。

随着越接近年尾,人就越少,一时间偌大的汴梁城都空旷了许多。

年关到来,汴梁的人口也在飞速下降,工厂停工、官府停摆,很多外地来开封打工的百姓一个个拖家带口,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那么大宋惧怕与辽军野战吗?

自然不怕。

只有大量普及,运营成本降下来,票价降下来,火车和客运汽车的生存空间才会慢慢变小。

而庆历七年的大年初一,又是隆重的祭祀活动。

阵型布置得好,像韩信在井陉之战当中,以三万排列好阵势的人马,面对二十万乱哄哄追击的赵军,一个冲杀就打得赵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出城决战的话,到处都是壕沟,把马匹限制得死死的。

今年的年会就没有去年那么热闹,来的宾客队伍少了一些。

再加上与大宋有贸易往来的权贵利益既得者十分反对,这件事情才算作罢。

范仲淹在舆图上指点江山道:“这也是为何辽人会选择弃城的缘故。”

而见到城池已经被焚毁,宋军追也好,不追也罢,都会落入辽人的阳谋。

范仲淹眯起眼睛思考起来。

辽国自然不用多说,现在正在和大宋打仗,不可能会像往年一样派使节团来庆祝。

王素听到辽人可能火烧析津,不由得大惊道:“若是如此,析津岂不是要被毁?”

所以现在在只有一条火车路线的情况下,百姓出行即便是处于火车沿线的县城,也往往都会选择走路或者船运。

随即范仲淹挥手道:“出兵!各营自行安排,越快越好!”

范仲淹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真定府兵马总管王珪问道:“还请相公解惑。”

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辽人逼成这样,恐怕在十多年前,无人能够想到当今这般局势吧。

也就是中东那边的穷哥们还记得大宋新年,特意遣使过来。

下方诸多将士齐齐应下。

范仲淹摇摇头,然后说道:“我觉得你们一直都还在以前的战术打法当中没有跳脱出来,如今时代已经变了,就不该遵循以前的战法。”

西夏被打得大败而归,又丢了大片领土,显然是有些不甘心,如今正在等待辽宋战场结局,也不会来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