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妈都认不出来的米格21改(二合一)(2 / 5)

作品:《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那个时候他刚刚穿越过来,只是想赶紧搞个短平快的项目引起老师注意,借此迅速参与到具体的型号项目中来。

实际上,常浩南至今都没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如何跨过刘洪波教授这一层,直接引起了杜义山的注意。

总之最终产生的效果比预期好了太多。

“原来是这样……”

站在对面的孙惠中微微低下头,露出了一个有些惋惜的表情:

“我们本来准备,对歼教7进行进一步改进的,目前正在做机翼选型和进气道匹配这些预研工作,在接触到歼7F项目后,本来觉得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参考,可惜……”

对方这么一说,常浩南突然想起来了之前在歼8C交付仪式上面,跟那两名海航25团飞行员之间的对话。

他们就说过现在部队缺少一种好用的高级教练机。

要解决这个问题,从头设计一种全新的高级教练机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但目前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暂时还不具备这样的方案。

别的不说,两台小推力或者一台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就拿不出来。

况且眼下也没有那么充裕的资金。

但利用歼8IIACT的多余度数字电传技术,结合中等推力、性能出色的涡喷14,在歼7基础上改出一个型号来还是可行的。

这个思路在后世的最终产物是教练9,正好是648所的产物。

而常浩南完全有能力让它提前诞生,并且……

变得更加完美!

因此他话锋一转,对已经准备告别的孙惠中说道:

“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你们不如做的更大胆一些。”

听到这句话的后者顿时眼前一亮,抬起头看向常浩南:

“您也认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高级教练机?”

尽管以歼7F作为技术基础的方案已经被否定,但能得到对这个教练机思路的肯定还是让孙惠中相当高兴的。

要知道,预研这种东西的成果转化率其实是很低的,有时候10个预研计划最终往往只有两三个形成了可以开展下去的正式项目,最终修成正果的则可能更少。

他们之前提交的两份预研报告就都因为深度不足而被打了回来。

因此648所内部也对于这个新型高级教练机的计划有所顾虑——

硬着头皮继续下去需要更多投入,而且谁也不敢打包票说军队一定会要,对于小家小业的他们来说这本来就是个风险。

就连最初提出这个想法的孙惠中也没有太多信心。

要知道他虽然挂着648所副总设计师的头衔,但这完全是因为所里确实没什么人才,才让他一个不到30岁而且并没有领导过任何型号设计的人顶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