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箱式远程火箭炮(2 / 4)

作品:《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但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不会吃亏:

“好,那我先试试。”

很快,在常浩南的指导下,一个新模型就被导入到了电脑里面。

“好像跟卫士1完全不一样啊……”

常浩南看着面前一辆8*8底盘发射车上面的6根矩形定向管说道。

哪怕是个纯外行,也能看出来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别。

“而且你这怎么看着更像是导弹了……”

“毕竟技术进步了嘛。”

芮晓亭一边说着一边对模型进行最后的微调:

“之前那个底盘是92年那会选定的了,无论是承载能力、越野性能还是稳定性都不是很让人满意,正好现在万山特车正在跟明斯克汽车厂合作,计划明年开始生产国产化的运输-起竖-发射车底盘,我们就暂时先用MAZ543的参数建了模,等到以后再微调。”

尽管弹性支撑理论不再要求车体在发射过程中保持绝对的刚性,但为了火力密度和车体寿命考虑,振动幅度和周期也不能太夸张。

“至于定向管……其实这个已经可以算作发射箱了,两个发射箱是一组,每辆车装备三组,这样打完之后可以不用费劲再装填,把提前准备好的新发射箱放上去就可以继续打第二轮,根据我们的计算,这样可以把两轮发射之间的火力间隔从大概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以内,不过这个功能必须要同时购买我们专门设计的再装填吊车才能实现。”

常浩南突然觉得有些棋逢对手。

在捆绑销售这方面,还是你懂的多啊……

随后他又继续补充了一句:

“当然如果客户实在囊中羞涩,那也可以选择使用原来的铁马XC2200底盘和卫士1同款定向管。”

8*8的TEL底盘是一种相当昂贵的东西。

对于大多数使用这类底盘的装备而言,那辆车的成本一般会占到整个系统价格的一半甚至更高。

并且除了大毛或者华夏等少数国家以外,也确实不是所有用户都对远程支援火力的越野能力有特别执着的追求。

就在二人聊天的功夫,芮晓亭也已经动作飞快地完成了对模型的调试和检查。

“呃,之后我要怎么做,把模型复制过去么,还是要重新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