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好轴用好钢(2 / 2)

作品:《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呃……”

“这……”

张旭和郑超群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

不过自家知道自家事,他们这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实际上没有太深的理论基础,动力学分析这种事情,要做起来恐怕确实是有些难度。

“TORCH Multiphysics附带了充足的自定义接口,因此在理论上,只要我给你们提供精确的动力学模型,确实可以通过进行程序编制获得相应的动力学结果。”

意识到自己好像有点打击对方自信心的常浩南赶紧解释道:

“但这需要用户在参数输入输出方面有很高的水平,而且一旦出错就极易造成对源程序的意外损害,最糟糕的情况甚至可能需要我们派工程师去给你们做运行维护。”

“但是。”

说到这里,常浩南轻轻敲了敲桌面:

“我希望能对整个动力学分析计算过程采取分步隔离,将核心的建模和求解过程进行封装转入后台处理,这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工具模块,对于使用者的专业水平要求就可以大大降低。”

张旭等三个人顿时露出惊喜的表情。

如果轴承研发工作能像现在他们手里那份设计文件一样轻松写意,那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不过常浩南又是话锋一转:

“当然,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尤其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来对不同的轴承类型和工作条件进行优化。”

这下,三个人都明白了:

“所以,常总是希望我们能够发挥体量优势,提供这些数据?”

郑超群问道。

“没错,不过也不仅如此。”

常浩南点了点头:

“要造出好的轴承,光有优秀的结构设计还不够,材料处理、加工工艺乃至用户服务、品牌建设这些层面也都得跟上才行,我毕竟不是机械行业出身,而且身上还有很多其它项目,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些沟通和联络事务里面去。”

“就比如你们刚刚看到的那个轴承,就需要比M50更好的轴承钢来生产才能达到我需要的性能。”

“比M50更好,那就是M50NiL了……”

话题总算进入了张旭比较熟悉的范畴:

“目前国内在轴承用特种钢方面比较好的,基本上是兴澄特钢、东北特钢等几家,国外的话,跟我们合作较多的主要是日本的椿中岛和大同制钢……”

“等等……”

常浩南抬手打断了他:

“我这个轴承的应用领域比较……特殊,不考虑从国外进口钢材。”

“而且,哪怕是从国外进口的钢材,也还是达不到我的要求,必须得开发更高性能的轴承钢才行。”

“比M50NiL更好?”

张旭显然被这个说法惊到了:

“M50NiL已经是斯凯孚这些年才搞出来的新钢材了,现在咱们国内还没有攻克从M50到M50NiL的表面处理技术,但至少有个大概的方向,要是比这个要求还高的话……”

他犹豫了一下:

“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拿出来啊。”

“这个么……倒是不要紧。”

常浩南靠在椅背上,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你们只需要把我的需求给上游行业报上去就行了,我虽然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不多,但在渗碳、渗氮,还有引导面磨损这些问题上,还是可以给出一些定性判断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