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模锻压机,动工!(2 / 2)

作品:《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那边前些年贷款了引进一条新产线,本来想要提高产品知名度,结果自己厂的牌子根本卖不出去,没办法只好给国外大品牌做贴牌代工,一样的东西换个标马上就成抢手货,他们负责生产的反倒只能赚个零碎,还贷款利息都费劲,更别提升级更新一代的技术了……”

“好在咱们设备需要的东西级别不算最高,他们那套老设备还能造,就这,要不是装备工业司专门重新审阅过去的报告,咱们到现在都以为只能进口……”

颜永年所说的这些,就是劣势产业失去统筹管理的最直接影响。

哪怕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某个时间追上了先进水平,但因为你没有品牌认知度、没有市场、也没有用户反馈、还是跟不上后续的技术迭代,很快就会重新落后。

“这个么……也没办法,一方面是内外部的压力都很大,另一方面,原来的机械工业部也确实牵扯太多没必要非得攥在手里的东西,现在重组成装备工业司,反而能抓大放小,也未必完全是坏事……”

常浩南摆摆手,略带无奈地回答道。

他这倒不完全是安慰对方。

机械工业部时代一把抓的管理模式,确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自身本就不够过硬,又正好被人当成靶子死磕,顶不住也实属正常。

甚至包括后面经贸委提议设立的国家机械工业局,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一番感慨过后,颜永年还是换了个稍微轻松一点的话题:

“对了,我这段时间倒是还听到不少业内的同行说起您那个新合资公司的事情,还有人托我打听这个设备的具体性能、价格,还有什么时候能出更新的五轴设备。”

这倒是让常浩南破天荒地露出了苦恼的神色:

“因为公司成立的比较急,所以官网,还有宣传材料这些都还在制作,现在买设备的人基本都是直接联系我,或者联系兰司长……”

“我让那边速度快一点好了,月底之前吧,正常的购买渠道应该就会上线了。”

为了避免强买强卖的嫌疑,常浩南和兰新志并没有过分强调火炬-法拉利公司的事情。

尽管如此,MS45T还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三位数的订单。

主要是,火炬集团已经今非昔比了。

在公众感知中还不太明显,不过在业内,已经算是声名赫赫。

虽然并没有太多人知道常浩南在科工委里面的特殊地位,但他二月份那会一个人拿了三份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事情,知道的人还是不少的。

再加上前些天新成立的装备工业司,一号文件就是给精密制造行业造势,甚至连新司长的第一次公开露面讲话,都是在这家合资企业的剪彩仪式上面。

稍微有点眼力见的,都已经各显神通,开始托关系订货了。

之前公司还没成立的时候,法拉利那边,尤其是负责财务的奇拉瓦迪对于常浩南建议扩大生产规模的事情还有些将信将疑。

主要是过去半个世纪里面,他们一直是以精工作坊的形式在经营,巅峰时期员工不过300号人,虽然产品确实高端,但资金链其实非常脆弱。

万一规模扩上去了,但业务量上不去,那公司直接就是一个存亡危机。

况且他还要担心,常浩南是不是准备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吞并法拉利?

于是扩产的动作一直比较慢。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小200台订单砸下来。

原来那点人恨不得打螺丝打的火星子直冒,结果生产速度还没有新订单增加的数量快。

据说连意大利人都开始三班倒加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