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超时空史记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90章 洪武,贤后,太子,燕王(2 / 2)

作品:《超时空史记

楚祯笑道:“再这样多礼没法谈话了,太子赶紧起来吧。”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吩咐儿子道:“以后在楚祯面前,咱允许伱们不守太多礼数。”

马皇后心疼儿子,将朱标扶起来,让他继续坐下。

楚祯见朱元璋一家人都能接受了这事,才开始讲一些明朝末年的事。

农民起义,藩王被杀,文官武将贪污成风,军备荒废,北方金国崛起,以及清与顺两个时空的区别。

没提崇祯帝和南明。

讲完后,朱家四人安安静静。

朱元璋坐在那,一言不发。

朱标终于明白,为何父皇最近大刀阔斧的革新朝政,饶了胡惟庸,削了藩王,去掉世袭罔替,又加了官员大额资产来源不明罪等等。

而朱棣,则是想到海军,想到鸟粪,这几个月来他天天接触这些……

好一会儿后,马皇后才说道:“周传八百,汉传四百,汉以后,却鲜少有王朝能绵延三百年,宋偏居南方,从兄弟之国到叔侄之国,方才能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宋徽宗如果听到马皇后这话,不知会不会气到爆炸。

但楚祯却想到一句南宋著名话语:

臣构言。

马皇后对朱元璋劝着说道:“陛下如今励精图治,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却也管不到后世子孙,他们看不到今时今日,不知道陛下创下这份基业的艰难。”

何为贤后?

听听马皇后怎么安慰的朱元璋就知道了。

朱棣忍不住问道:“请问楚真君,自上古夏商周以来,北狄一直窥视中原,秦修长城,汉击匈奴,唐灭突厥,终宋一朝未能收复燕京,至如今,父皇北伐平定故元大都,建北平府,可三百年后北狄又起,再次入主中原,汉土尽为胡虏所据。”

“敢问楚真君。”

“如何彻底灭亡北狄?”

朱棣目光炯炯。

这是五次北伐,且五次都是亲征的朱棣。

楚祯看了朱标一眼,说道:“我对兵法知道不多,只知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北伐游牧民族,以及我中原农耕民族的优劣势,你们身为皇帝,一国之母,太子,守边的亲王,肯定比我懂。”

马皇后笑道:“妾身这妇道人家哪里懂得这些?”

“妹子你尽管说。”朱元璋对妻子亲切说道。

“重八你太看得起我了。”

马皇后并不接这话,吩咐儿子道:“标儿你来说。”

父皇母后都没有摆出帝后威仪,朱标对这位楚真君又多了一分认识。

他笑道:“先前楚真君已经说,北方是游牧,中原是农耕……”

太子朱标大致讲出北方与中原的优劣。

北方擅骑射,马匹众多,南下劫掠时来去如风,十几万人的部落,就能拉出一支五万人的精锐骑兵。

而农耕民族,放下锄头却不能马上拿起弓箭刀枪。

讲完后,几人都看向楚祯,看他有什么见解。

楚祯说道:“有句话是: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北方草原广阔,游牧民族总是会兴起,也总是会再次南下。冷兵器时代,这几乎是无解。”

“冷兵器时代?”朱棣学了个新词。

“对,与之对应的就是热兵器,也就是火枪,大炮,炸药作为战场武器的时代。”

楚祯说道:“游牧民族追逐水草而居,注定他们的人数不会太多,而中原地区种植粮食,可以聚集千万人力,制造出大量枪支弹药,让百姓拿起来稍加训练三个月,就能在战场上列成队射击。

等火枪足够多,威力足够大时,游牧民族也就衰落,变得能歌善舞。”

之前给朱元璋说过。

如今给朱标,朱棣再说一次。

朱棣沉思起来。

朱标对楚祯说道:“我按照楚真君给的枪支大炮书籍,命工匠制造,火绳枪倒是轻易能造,燧发枪也能造,却花费巨大,一年也造不出多少支来。

不过大炮却很好,已经造出一批新式大炮来,正运往云南边境。”

“要打那个云南王了?”

楚祯问他们道。

“他不主动来,朕就过去打他,反正那儿迟早要打了。”朱元璋道。

朱棣隐隐猜出,有楚真君的相助后,父皇如今早已将目光对准海外倭国,要尽收故元国土纳入大明版图,何况小小一个云南?

“也不是不行。”楚祯笑道。

“说到云南。”

朱元璋对他说道:“沈万三已经回来,你想见他的话,朕就让他来,如今他就在应天府。还有你说的绑火箭在椅子上的陶成道。”

“见就不必了,以后再说。”

楚祯又和朱标聊了一些火枪大炮战船的事,刚好大顺朝也在弄这些,双方说不定可以交流交流,楚祯在网上找到的资料不一定好用。

接着又和朱棣聊了下海上倭寇以及鸟粪的事。

“开船出海一定要有收获,才能支撑起航队的开销。”

楚祯是想到了明成祖时期的七下西洋,但现在也只是提了下倭国有白银矿的事。

“石见银山……”

朱元璋眼馋倭国的这座银矿山,奈何如今新式战船没有造出,只能暂时放下。

转而说起银行的事。

马皇后推了他一下,笑道:“陛下是要楚真人去管银行不成?等办起来再说,楚真人也不知能留在大明多久?”

“不会很久。”

楚祯笑道:“可能两三个月都不来一次,明天我去城外看看,顺道看一下船厂等,也就回去了。”

“别急着回,咱今晚设宴招待你!”

朱元璋笑道,看了一眼桌上刚才太监送来的纸笔,朝马皇后笑道:“妹子,这位楚真君其实是一个史官。”

“史官?”

朱标与朱棣一起看来。

能去往各朝各代的史官,该能记录下多少史事?

楚祯听懂了朱元璋话里意思,站起身朝马皇后行了一礼,笑道:“请问皇后娘娘名讳?”

马皇后表情顿时惊住。

朱标,朱棣,同样人傻了,换做是其他人,他们早站起来给他一拳,竟敢对他们母亲无礼!

一旁的宫女太监,也都诧异看过来。

唯独朱元璋,哈哈笑起来,对马皇后道:“先前咱册封楚祯时就说了,应天护国真君不受世俗礼法约束,妹子要是不介意,就把名字告诉他吧。”

马皇后瞪他一眼,埋怨道:“你又不早说,害我在楚真君面前失了礼。”

说完后,手拿起毛笔,沾了砚台中的墨水,在纸上写下自己名字:

马英兰。

楚祯记下了马皇后名字,并道过谢。

朱标,朱棣都已知道母亲名讳,但只是儿时听过,此刻也是多看了两眼纸上母亲的名字。

朱元璋怔怔的看着纸上那三个字,直到马皇后又推了下他,才回过神。

“妹子!”

朱元璋握着她的手,“朕下一道旨,凡是已经过世的女子,都不必再忌讳名字,以让天下女子的子孙后代,能知道他们祖母、高祖母的名讳,也是孝道之始!”

马皇后看了一眼史官楚祯,问丈夫:“史书里也记载上?”

“都记上!”

朱元璋行事果决:“就从元史开始,写进史书的女子皆记载其姓名!”

楚祯笑出声。

好家伙。

从元史开始。

“你两个回去吧。”

朱元璋吩咐两个儿子,“我和你们娘带楚真君去宫里走走,你们晚上再进宫来参加宴席。”

有了刚才的问名后,此刻朱标和朱棣对楚真君能进后宫也不再惊讶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