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088 李会长在线大撒币(2 / 5)

作品:《大清话事人

至于污染,暂时还没人在意。

这是人口爆炸的乾隆朝,吃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一切,都得靠边站。

……

西山煤矿有上百个股东,都是衙门里的各级官吏。

生意做得越大,他们的分红才越多。

所以,在商人们叩门拜访,送上土特产后,他们都表示了理解。

并手书一封,给认识的同僚。

有了他们的背书,煤炭生意在当地才能落地。

李郁把这一切,都琢磨清楚了。

没有商人能够抵挡银子的诱惑。

这些人到了当地,就是扮演自己当初的角色。

只要煤饼进入了市面,就会逐步淘汰柴禾。

时间,会解决一切。

现在的问题就是,西山煤矿的产能遇到瓶颈了。

放在这个时代,绝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西山煤矿。

李郁坐船抵达后,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黑水。

岛屿的边缘,挖了很多的池子,排水沟。

露天洗煤!

李郁很小心的避开了几处黑水,走到了煤矿的办公区。

“阿郁,会开的怎么样?”

“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杜仁觉得这话,听着怪怪的。

不过作为西山煤矿的负责人,他得尽职:

“人手不够了。”

“再招流民。”

“就怕官府知道了找麻烦。”他有些担忧。

……

“现在老爷们自身难保,顾不上咱们。”李郁笑道。

衙门的书吏,都是维格堂的好朋友。

邸报,来往公文,抄送一份,就能换银子。

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行文的级别,从百十文到1两银子不等。

这等好事,哪儿去找。

工作之余,顺手抄写几份,举手之劳。

对于李郁来说,等于是了解了清廷和地方官府的大部分动态。

唯一不好的是,太费钱了。

范京吐槽了好几次,一个月给书吏们发了1000多两的信息费。

卖了一座山的煤饼,都没赚回来。

若不是李郁一向算无遗策,这些人早就要抗议了。

“其实,我们也未必要在本府地面上招揽流民。”

“啊?”

“买奴。”

李郁转过身,眼神灼灼。

杜仁一惊,不知是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样,问道:

“去外地,从人牙子手里买?”

“可以。”

两人走在矿区,如同置身月球表面。

地无三尺平!

走路要特别留神,不然就摔倒。

不远处的一个坑口,突然冒出了一个黑色的“土拨鼠”。

再一看,竟然是个人。

背着一筐煤矿,走到了过秤处。

杜仁忍住笑,说道:

“这样的坑口,咱们这有几十个。”

“别过去了,万一塌方,怕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

“52斤。”

过秤处,一个管事吆喝道。

然后,拿给了矿工几个筹子。

“这是?”

“我刚改的规矩,超出80斤后,多劳多得,每天下工时发铜钱。”杜仁解释道。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