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108 不行,我是正经商人(2 / 2)

作品:《大清话事人

“不行,不行,我是正经商人,哪能参与这种事。”

“我那些护院家丁,领的是我的工钱,朝廷又没发一个大子。”

“再说了,别人还以为我有多大野心呢。这兵权是烫手山芋,我才不接呢。”

欲擒故纵,玩的那叫一个六。

最终,黄通判多次劝说,

李郁才勉强接受了,表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就100人吧,不够的用矿工凑数。

死了,官府得给抚恤。

兵器,粮食,也得官府提供。

而胡千总,拿着公文杀气腾腾的接收了整个城守营。

将李家堡的人,安插在各队。

依仗这些人,他才能掌控两营。

听话的有开拔银,赏银。

不听话的,直接斩首。

一口气杀了四颗脑袋,总算是镇住了这上千人。

老胡拉出了一半的兵力,开拔到东山附近。

府城开始紧张了,白天城门也关闭。

仅留一处北门,而且是半开。

还拦起了拒马,沙袋,兵丁日夜守护。

来往客商,行人,全部要搜查。

这让府城的气氛紧张了起来,人人都在打听,是不是要出事了?

李郁说,

这叫烘托气氛。

做大事,一定要有耐心。

让全城百姓,士绅都相信,要打仗了。

当所有人都觉得战争要来了,那战争就真的来了。

……

太湖协的人,又来了。

发现府城四门紧闭,感觉不妙,没敢进城。

速速回到东山水寨,禀告施令伦。

“将军,城门紧闭,到处戒严。这帮王八蛋是铁了心整我们。”

“欺人太甚,我写份信,你速去提督府求援。”

施令伦忙着写辩解申诉的文书,黄文运也在干一样的事情。

一个说,

苏州府想嫁祸于人,恶意火拼,斩杀绿营兵首级冒军功。

另一个说,

城守营和石湖巡检司果断出动,全歼一股悍匪。这股悍匪,有刀剑弓枪,自称是太湖协官兵。

论笔头功夫,杀人不见血。

施令伦远不如黄文运的文字犀利,差太多了。

江宁府,

两江总督阅后,大惊失色。

“制台大人,怕是有变。黄通判这是在暗示,太湖协可能会反?”

“荒谬,荒唐。”

文书师爷,却是摇摇头,继续提醒东主:

“不可不防,黄通判不是昏庸之辈,他的笔头有数,不会浪费笔墨。”

“那你说怎么办?”

“当务之急,制台大人要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一个不败之地?”

“分别派员去江南提督府,和苏州府,就说江南似有宵小之辈活动,要求他们妥善迅速的处置,查明真相。”

“没了?”

“够了。”

……

城守营,加上多个巡检司,一共拼凑了700人。

在南舍村安营扎寨,封锁住了东山的陆上道路。

东山,也叫东山岛。

是个三面被太湖环绕,一面和陆地相连的半岛。

老胡选择了这个颈口位置,

指挥着一半人手修筑工事。

附近有林子,砍下来就是现成的拒马。

还挖掘了壕沟,环绕营地一圈。

最后,又修建了几个木制瞭望塔。

如此的谨慎,如临大敌。

主要是临行前,

李郁再三嘱咐,一定要稳扎稳打。

这一仗非常关键,输不起。

要把施令伦钉死,打成反贼,离不开兵锋的威慑。

李家堡还调动了多艘船,

在附近水域游弋,侦查。

挂的旗帜是,石湖巡检司范,和胥口巡检司黎。

李郁有一点是很大方的,

有功劳,大家一起分润。

胥口黎巡检一听,这买卖不亏。

投入两条哨船,十几个人手。

如果真的坐实了太湖协叛乱,那就是临敌侦查,水上袭扰。

到时候,再和城守营商议分几颗首级。

这军功,就是板上钉钉。

……

正在游弋的一艘巡检司哨船发现,

湖面上突然出现了十几艘战船,挂的是太湖协右营的旗帜。

目的地是,东山水寨!

“无故调兵,施令伦果真是反贼。”

“快,快去报告黄大人。”

2个时辰后,

黄通判接到了这个情报,忍不住笑了:

“妙,妙的很。”

“夫人,笔墨伺候着。”

他又是一份文书,比上次的措辞严重了一些。

依旧是一式两份,分别送兵部和总督府。

告诉他们,施令伦已密令调兵,正在集结。

而他,英明的黄大人,已经下令封锁城门,并且果断出兵,在10里外,监视太湖协的举动。

“给胡千总的军粮都送到了吗?”

“送到了。”

“几日的?”

“2日的军粮。”

“不够,再送3日。”

黄通判已经隐隐有了知府的威严,他一言既出,底下人不敢含糊。

这种感觉,真好啊。

权力,一旦获得就再也不敢放手。

除非,死亡来敲门。

黄通判感觉自己,仿佛年轻了5岁。

龙马精神,不断的把一份份命令发出。

所有人,

在自己面前俯首帖耳,不敢有半句异议。

……

不过,

他对于李郁的感觉,还是颇为复杂。

一开始,他是厌恶,并且给李郁下绊子的。

后来,随着李郁的势力膨胀,各种借力打力,黑手摸个不停。

他也就放弃了敌视,改成了来者不拒。

因为接连两任知府,

他们不发话,自己一个通判也没法整死李郁。

再往后,俩人就成了合作盟友。

而且有越走越近的趋势。

“此人不简单啊。”

“夫君是说那少年李郁?”

“是啊。”

“奴家怎么觉得夫君,有些担忧?”

“和你说说也无妨,我就觉得这小子太邪性,桀骜不驯。有段时间,我怀疑他是白莲一类的人。”

黄夫人一愣:

“夫君怀疑此人是潜在的反贼?”

“马忠义曾经也怀疑过,他亲口问过我,我否认了。”

……

“夫君不是去过那李家堡吗?就没发现什么端倪?”

黄文运脸一红,想起了那一夜。

野花的滋味,偶尔采采,回味无穷。

他咳嗽了一下,正色道:

“倒是未发现蛛丝马迹。”

“夫君可能是最近压力太大,胡思乱想。你们现在是合作关系,不能随便猜忌。李郁那般精明,万一被他看出来不好。”

“夫人说的是。”

黄夫人对着镜子,伤感道:

“20年前,我嫁给你的时候,还是那般的年轻。如今却是人老珠黄,不堪受用了。”

“在黄某人眼中,夫人依旧是天下最美的女子。”

吹灯拔蜡,微风拂面。

……

次日,

太湖协把总以上武官,凡是家眷在本地的都列在了名单上。

黄通判瞅了几眼,

就找来了六房书吏,还有牢头。

“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匪眷。”

“虽然现在还没有定性,但只是时间问题。”

“诸位辛苦一下,去找点由头,把他们全抓起来,防止他们潜逃。”

刑房书吏眼神闪亮,问道:

“黄大人,做到哪一步?留后路吗?”

“一群匪眷,留什么后路?”

“遵命。”

一群心黑手更黑的胥吏,兴奋的去做事了。

嘿嘿嘿,抓人好啊,抄家好啊。

而且这种活儿,没有危险系数。

都在忙着摇人,

三班衙役,稍微年轻力壮的都被黄四带走了。

不过,

这点小事难不住经验丰富的胥吏们。

找临时工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