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129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2 / 4)

作品:《大清话事人

“李爷,官府那边怎么办?”

“是啊,杀了矿主,还有巡检,县衙恐怕不会放过我们。”

看着惊恐的矿工们,

李郁笑了:

“我这人护犊子,这些事我自会去交涉,抹平。”

“一个豪强而已,杀他和杀一条狗没区别。”

“各位记好了,我这人最讲江湖规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最恨的就是叛徒。”

“先开饭,然后就开始复工吧。”

“挖煤的事我不懂,我不干涉具体,我只要产量!”

……

几口大锅,一字排开。

煮的是刚宰杀的猪,和白菜青菜一起炖了。

矿工吃饭的碗,都好似洗脸盆。

一个个就地盘腿而坐,吃相如风卷残云。

王六,恭敬的坐在李郁对面。

详细介绍了煤矿的情况,还有矿主的社会关系。

靠拳头起家,同时还是本县主簿的小舅子。

“此人姐姐是长兴县主簿的正妻?”

“非也,小妾而已。”

“王六,你是哪里人氏?”

“在下是南方人。”

李郁狐疑的瞧了一眼,又问道:

“哪个南方?”

“广西。”

“读过书?老家还有人吗?”

“读过两年私塾,家中已经无人了。唯一的兄长王五,刚死于矿主黑手。”

“节哀。”

默然无语,吃饭。

李郁突然抬头,问道:

“你怎么看这个世道?”

“世道不公,除去税赋徭役,小民只是勉强度日而已,稍一遇天灾,就家破人亡。要么饿死病死,要么自卖为奴。”

……

李小五没听出来什么,但是刘武不一样。

他是造过反的人,很敏感。

听了王六的话,他的眼神就有些玩味。

一个广西读书人,跑这么远下井干矿工,还有如此清晰的认知。

不寻常。

这是文盲率95%的大清朝,寻常百姓哪会懂什么大道理。

会总结,能评点朝廷的,都不是普通人。

西山岛,

除了扫盲识字的儿童班。

还有不定时开办的高级班,只面对骨干分子。

李郁是主要讲课人,

课程内容很随意,多是对大清天下的剖析,还有李家军的发展路线。

有些道理,若不是李郁掰开揉碎了讲,

他们这些骨干分子也不会悟道。

……

在古代,

知识是真正的奢侈品,寻常人无法触及的。

对于皇帝来说,

也是需要封锁信息、和控制知识无序传播的。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属于是朝廷资产的一种流失。

“李爷,我建议重新开竖坑。”

“讲理由。”

“煤层有浅,有深,有厚,有薄。我建议在那边,开一个竖坑,前期投入大,但是应该可以持续开采一年。”

“投入有多大?”

“要炸山,坑道要大量加固,否则会不断的坍塌。”

李郁没有作声,王六有些惴惴。

又小声补充道:

“那边的煤层厚,估计有5丈。”

“以前一直在挖浅层煤,挖不了半个月就要重新开坑,长久算下来,其实也不划算。”

……

“你开个单子,需要多少火药,多少圆木,还有工具。我一并送来。”

“谢李爷。”

“我不看过程,我只要结果。明白吗?”

“您放心。”

李郁停下了脚步,指着窝棚问道:

“这是?”

王六尴尬的说:

“这是我们住的地方。”

“太简陋了,不遮风不挡雨。卫生条件,令人发指。找个人,给他们重新规划一下,所需材料,就地购买。”

“属下遵命。”

消息传出,

矿工们都兴奋不已,

遇上良心老爷了,关二爷显灵了。

在筹集矿上所需物资的时候,江北来人了。

乃是两淮盐运使,尤拔世的心腹。

看衣着,气质,是师爷一类的幕僚文人。

“鄙人是两淮盐运使司的师爷,免贵姓贵。哦对了,我可以代表尤大人。”

李郁一听,妙人啊。

“贵师爷?”

“正是在下。”

“长兴县衙,已经去过了?”

“李爷不简单。昨日去过了,知县那边没问题。”

贵师爷,长得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