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138 日拱一卒,试探底线(2 / 2)

作品:《大清话事人

挂上了牌子,作为活动据点。

……

入会,不是免费的。

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介绍人。

二是每个月需要缴纳1文钱。

这是李郁的意思,王六不敢违背。

虽然他心里有些嘀咕,

不理解为啥非要设置这1文钱的门槛。

杜仁也不解,私下问过李郁。

得到的解答是:

“1文钱,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自我认同。免费的东西,没人珍惜。花了钱,就不一样了。”

“每月收取的会费,就作为日常福利,冬天发姜汤,夏天发酸梅汤。”

第一个月,

就吸收了400名苦力,正式录名,登记造册。

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

苦力划着小舢板测量河水深度时,遭遇了事故。

一艘商船可能是走神了,径直撞了上来。

舢板翻了,

人掉进大运河,没了。

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会水的人也撑不了多久。

码头工人互助协会,

闻讯赶来,驾船截住了这艘商船。

……

船老大,态度蛮横,指着众人骂道:

“一帮穷鬼,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我们可是天顺商号的。”

天顺商号,

是江南地区的大商家,每年几十条船停靠码头。

对于纤夫,苦力来说,是个不错的雇主。

得罪不起。

然而,

王六丝毫不惧:

“没有协会点头,以后天顺号的商船,苏州府没人敢卸货。”

船老大被镇住了,

又换了一种口吻,讨价还价,

最终,以40两的赔偿金额成交。

这个数字,

对于往往自认倒霉,死了白死的苦力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王六带着人,

把现银送到家眷手里时,甚至嚎啕大哭的灵堂,瞬间安静了好一会。

负责主持白事的大先生瞅着要破功,

赶紧抓起一把纸钱,扔向空中,

又嚎了一声:

“一路走好,家里的事安心吧。”

这才惊醒了众人,丧事继续进行了下去。

破烂的茅屋,凹凸不平的泥地,脏臭不可闻的周边环境,

唉,大清。

披麻戴孝的家眷,哭声依旧震天,

可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悲伤减轻了很多。

甚至连缺了半嘴牙的老娘,

都坐直了许多,不再是趴在地上。

王六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很清楚,这才是真正的人世间。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一个普通人的死亡,对于世界来说微不足道。

还在吃豆腐席,旁人可能就笑着划拳了。

悲伤的只有直系家人,

而对于穷苦人家,这种悲伤一半是来自亲情,一半是因为丧失经济支柱后的惶恐。

即使是悲伤,也是短暂的。

因为要谋生,手不能停。

毕竟,活人还得过日子。

正如屠格涅夫的《白菜汤》,老妇人失去了儿子,却依旧把菜汤喝光了,

因为汤里有盐。

离开时,

还有个人嘀咕着,要是老子哪天干活死了,能赔个40两,也不错啊。

旁人附和着,

我也觉得行,有40两,一家老小能过了。

……

王六叹息,却不知乃是在李郁的预料当中。

他暗中筹建码头工人互助协会,就是为了教育苦力,

让所有人尝到,

团结的甜头,敢与抗争的甜头。

这次事故,算是情理之外,意料当中。

这个时代,底层苦力的死伤率是非常高的。

没有机械,没有安全意识,没有医疗后盾,没有怜悯。

举个例子,

夏季,

在大太阳下拉车,扛大包,中暑晕倒了。

只能拉回家躺着,不敢看大夫。

结局是几天内死掉。

死亡,对于大清底层百姓来说,是司空见惯的。

没有太多的畏惧,

只有麻木。

当人的生活环境过于恶劣之时,痛苦感知就会逐渐关闭,以麻木替代。

这是造物主对人的一种保护。

若是一直清晰感知痛苦,这人大约是活不久了。

这次的赔偿事件,

让一些苦力麻木的感知,稍微活泛了一些。

很快,

又迎来了一次考验。

干活的苦力,也是分群体的。

淮西流民出身的苦力,和运河畔讨生活的苦力,显然就不是一个群体。

一艘杭州府商船,

停靠在了胥江码头,办妥手续后,就是卸货。

码头工人互助协会,遇到了竞争者。

一伙子淮西流民为主的苦力,压价抢生意。

寒冬里,活儿少,人多。

“3两,我淮西帮包了,怎么样?”领头的汉子,敞开褂子,吼道。

船老大一听,

得,省下1两银子,喝点小酒。

于是,

卸货,入库的活儿就被这伙淮西的苦力承接了。

……

赵二虎,

纠集了几十个会员,准备反击。

但是,码头有码头的规矩。

护卫队早就公开表态过,

想解决恩怨,可以。

但不可以在胥江园区区域内,出去随便你们解决。

这个规矩,

是用鲜血立下来的。

外面十几个站笼,风干的尸体就是警示。

淮西帮苦力,也知道规矩。

码头外,

两伙子人横眉冷对,各持棍棒。

赵二虎,指着众人说道:

“你们过界了,留下一半银子,今天的事就算结了。”

淮西帮,自然不可能认怂。

皖北汉子,彪悍了几百年。

领头的姓郑,往地下吐了一口痰。

两方,就准备开打。

混底层,拳头才是王道。

不过,远处黑压压的来了一大群人。

领头的是会长,王六。

还举着一面旗,

胥江码头工人互助协会。

不知是谁写的字,丑陋的很。

大约和作者的书法伯仲之间。

……

赵二虎回头大声喊道:

“协会的弟兄们,这就是咱们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众人欢呼,士气如虹。

淮西帮认栽了,留下了2两银子。

走出去老远后,还有人抱怨道:

“郑爷,就这么算了?臊得慌。”

“他们来了几百号人,十个打我们一个。你告诉我,这仗怎么打?”

汉子气的捏紧拳头,

瞅准了路边一个窝棚,轰出一拳。

咔嚓,木柱断了。

窝棚倒了,里面跑出来两个人。

“哎哟,谁踏马的这么缺德。老子刚搭起来的茶水摊啊。”

一看,

几十号汉子瞅着自己,眼神里都写满了,

我不开心,我要滋事,我想打架。

茶水摊主一下子就转换了思路,笑呵呵说道:

“诸位爷,喝茶。”

“小店实惠,5文钱,所有人尽管喝。怎么样?”

一场即将到来的围殴,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

淮西帮,

还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毕竟一旦聊天超过10句,就算朋友了。

于是,

又帮忙把窝棚架起来了。

环境虽然简陋,但是位置不错。

靠着官道,商队不时过来买碗茶水喝。

几个骑士,突然停下脚步。

也过来买茶喝,顺便要了瓢水,喂马。

为首的正是李二狗。

如今,他也是李郁的义子之一。

反正,他也不知道自己姓氏,对于姓李,毫无别扭。

跟着最大的爷姓,不吃亏。

淮西汉子瞅着这几个少年,鲜衣怒马的威风劲,

心里酸溜溜的,

忍不住吐槽道:

“几个雕毛,好马白瞎了。”

李二狗,听见了。

立刻走过去,嚣张的问道:

“你不服?”

淮西汉子们是真怒了,协会那帮人踩我们。

我们忍了。

你们几个小屁孩,腰里别把破刀片,也想踩我们?

……

茶水摊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

一个汉子起身,摔了茶碗:

“你一个娃娃,有什么资格骑马?还不是家里有几个臭钱。”

“今天不让我们满意,就甭想离开。”

茶摊老板连忙捡起碎瓷片,心疼的脸皮直抽抽:

“各位爷,你们这一摔,我半个月的收入就搭进去了。”

李二狗笑了,推开掌柜的:

“待会有人会赔。”

“躲远点,省得溅你一身血。”

他抽出腰侧的短剑,

用茶水淋洗了一遍,擦掉上面隐隐的血迹,

嚣张地指着众人说道:

“谁不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