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139 白莲教抛出的香饵,吞不吞?(2 / 3)

作品:《大清话事人

杜仁:“可以有限度的合作。”

林淮生:“我们不能被白莲当枪使,他反他的,我们反我们的。”

刘武:“虚与委蛇,避免他们狗急跳墙。”

刘千:“先立威,然后再谈合作。利用得当,也是不错的剑。”

张铁匠:“我觉得,他们是看上了咱们的枪炮。”

众人一下子瞧向他,

就连李郁也忍不住看了过去。

张铁匠有些不好意思,只能笑着说:

“人家花了这么大的本钱,能图个啥?咱们手里,最大的王牌就是枪炮生产能力,大清朝独一份。”

他确实是说中了要害,

白莲教一直觊觎火器,苦于没有门路。

即使是渗透了绿营,所得火器也是粗陋货色,而且数量偏少。

渗透八旗,难度大。

所以,

洪教主,希望在总坛驻地卧牛村,打造一支狂热信徒组成的火枪队,直属他本人。

没有强大的武力震慑各分舵,

他这个教主,做的没滋没味。

最近,有人进献了一本前明的火器演练册,

他看的如痴如醉,

最终,他悟出了一个天才的构想:

挑选最狂热,最不畏死之教徒1000人,装备火枪,

遇敌时,高喊白莲口号,列队大踏步前进,

无论遭受多大损失,都绝不开枪,

以平静赴死的态度拥抱箭矢炮子,

微笑,

直至走到敌人面前,5步距离,才开枪。

一轮齐射,即可定胜负。

圣军不满千,满千不可敌。

他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天才般的军事设想。

只要不遇上马队,

他推算着,这种打法天下无敌。

而且,天下无第二支军队可模仿。

因为,

无论是绿营,八旗,江湖同行,都找不到能微笑着迎接死亡的教徒。

……

洪大昌将案上的稿纸收集了起来,放入炉中。

火苗中,稿纸扭曲,

上面的各种持枪小人,仿佛也活动了起来。

他是个谨慎的人,

在计划实施之前,不想被人猜到心思。

烧毁的厚厚一叠稿纸,就是他进行军旗推演的过程。

完事后,

他才背着手,走过几道门,进入了隐秘的小楼。

这幢小楼,

处于卧牛村的中心位置,被树木掩盖。

乃是他锤炼圣女的基地。

地下室内,嬷嬷低着头汇报道:

“教主,这一批女子,太单薄了。已经死了4个。”

“无妨,大浪淘沙嘛。”

所谓的大浪淘沙,

第一关就是水刑,在口鼻处覆盖牛皮纸,缓缓倒水。

并询问,是否愿意为白莲付出生命。

回答是,则继续浇。

回答否,则视为意志不坚定分子,淘汰。

能熬过这一关,而且没死的女子,都是狂热教徒。

不必怀疑,

人类在酷刑面前,作不了假。

而且,连续2天不让睡觉,意志力处于崩溃边缘。

刑罚的痛苦,会加倍。

洪大昌接过毛巾,

对着被捆在木椅子上,奄奄一息的女教徒,露出了微笑:

“你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现在,本教主要考考你,其他的业务能力。”

……

值守在小楼周围的两个信徒,又被惊叫声吓醒了。

年长者摇摇头,将毯子裹紧,

年轻者则是歪着头,侧耳倾听了一会,小声说道:

“你说教主真的是刀枪不入吗?”

“困了,睡吧。”

“就我俩,没别人听得见,悄悄聊几句。”

“瞎琢磨,不是个好习惯。”

第二天,

年轻守卫突然消失了,不知去向。

年长者,得到了晋升嘉奖,

成为了可也支配10个人的小头目。

他跪地,虔诚的高呼教主万岁。

然而,深夜却是躲在被子里,

抖得像筛糠,恐惧的不敢睁眼。

渐渐的,

他得了一个绰号“哑巴”。

……

淮西帮,在二狗的推荐下,正式入伙。

投名状,很有分量。

干掉了吴县两个负责征收漕粮的大户。

漕粮征收,

有许多的猫腻,比如淋尖、踢斛、划削斛底、改换斛面、取样米、取斛面余米,以及利用米价的变化折征等手段,盘剥纳户。

清廷收1石,

到了州县,就得收1石5,

到了具体收粮的大户手里,就要收1石8。

美名曰,漕耗,漕费。

淮西帮得了指示,花了两天时间就得手了。

在夜晚,摸进大户的宅子。

干脆利落,一刀毙命。

然后留下了一封歪歪扭扭的书信,

误导了官府的视线。

大户催粮,每年都会有好几个纳户被逼的家破人亡。

所以,

人家来寻仇,很合理。

尤其是前年,有几家纳户特别惨。

因为不愿承担过多不合理的漕粮负担,被大户买通官差,关进了站笼。

其中有一户人家,十几口人死在了站笼里。

仅有一儿子逃了,销声匿迹。

所有人都说,这是人家回来寻仇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虽迟但到。

大清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他们总愿意用这些信念,修补心中这破烂的社会。

官府也没啥异议,

画影图形,悬赏捉拿人犯,其他也就没啥了。

俩大户的家眷心里有鬼,想走,

先留下一半家产,作为搬家税。

用黎知县的话说,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本地富户,把家产转移到其他州县,便宜了外人吧?

……

这两个空缺,

由范典史推荐的人补上了。

衙门里,没人有异议。

范典史平日里对同僚大方,很讲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