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284 暴力不得人心,但可以震慑人心(2 / 2)

作品:《大清话事人

“那就再来一个。”

聊来了半个时辰,李郁起身,唤来了伺候的丫鬟婆子:

“这段时间务必上心,伺候杨妃早点休息吧。”

“是。”

这一晚,照例是宿在胡灵儿住所的隔壁,依旧是她的陪嫁丫鬟侍奉。

不知为何,

李郁猛然想起了杭州商会会长赵立夏的那一双女儿。

以目前后宅的现状,或可提前召入?以解君王之疾?以稳浙商之心?

这可不是为了自己荒淫,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了大业的必要牺牲奉献。

在这一刻,李郁已经具有了帝王的必要不充分因素——厚脸皮!

……

次日清晨,

商业副大臣福成,匆匆上岛求见。

“下官拜见王爷。”

“起来,正好今日早餐颇为丰盛,帮本王分忧?”

亲卫递上一副碗筷。

福成很开心的双手接过,自己盛了一碗粥,又分了半碟子生煎,一根油条。

“有喜事?”

“王爷圣明。生丝炒作计划进展顺利,第一波现货全部出清,太湖沿岸区域养蚕户的下两季蚕茧,7成产量都已预定。”

“都有哪些人投入了巨资?”

“这是相关人员名单,还有投入资金量。”

李郁一边吃生煎,一边浏览名单。

有熟悉的有陌生的,除了姓名、出资数量、后面还有籍贯地域。

福成补充道:

“浙商投入颇巨。赵立夏会长居中组织,十分尽力。说服了湖州南浔镇的几位巨商,打开了湖嘉两府的局面。”

“他是如何说服的?”

“他们有通婚之谊,沟通起来倒是不难。想必是都体会到了王爷的良苦用心。”

李郁吃喝完毕,拿毛巾擦了擦手。

吩咐亲卫:

“通知杜仁,来一趟。”

……

福成不知何意,也不好多问。

于是继续汇报道:

“下官通过天成元票号的刘掌柜打听过了,晋商在成都平原,珠江流域疯狂吃进生丝。广州十三行的丝绸贸易简直令人眼红,日进斗金。”

“不要羡慕。要不了多久广州十三行就要集体破产,粤海关也要关门大吉,珠江口要成为战场。”

福成兴奋的问道:

“可是王爷要派遣舰队进攻广州?”

李郁摆摆手:

“有心无力。本王的这点舰队家当准备调往鄱阳湖。控制鄱阳湖和长江中段。”

“下官提前恭贺王爷万胜。”

“拿下九江倒是其次,如果能把章佳.阿桂击毙就好了。”

福成没有吭声,他琢磨着布政使钱峰遇刺身亡大概率是王爷的手笔。

……

李郁翻了好几张名单,突然瞅见了两个熟悉的名字。

天成元票号刘金鑫,还有刘甄氏。

于是将名单翻转,指着问道:

“这2人是怎么回事?”

“刘掌柜的是以个人身份投入了15万两,刘甄氏这5万两是他自己主动找上门的。”

李郁摇摇头:

“杭州怎么样?刘阿坤和周师浩配合的怎么样?”

“杭州一切如常,商业繁荣。南边的一些商队,现在也敢来了。刘阿坤胖了一圈,杭嘉湖没有贼匪作乱,他抱怨太闲了。周师浩和杭州商会走的很近,城内商税节节攀升。”

“打仗归打仗,和那边的商贸来往不必刁难,网开一面。”

李郁顺口问了一句:

“商税怎么样?”

“正想请示王爷,各地税卡收取的实物税太多,该如何处置?”

“这件事你和胡大臣议定。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本王,有必要成立一个财政署。”李郁顺手就手书了一张纸条,加盖了印玺。

内容是:

即日成立财政署,所需衙署、人员着经济大臣范京协助。本王暂领署长。

令人送去府城,让他照办。

……

在这之前,

税收和储银一直是范京兼管着,摊子太大太杂。

现在随着势力的庞大,有必要分割出一些业务,既是给范京减负,也是加强管理。

财政是命脉,必须专业清晰。

实际上,

胡雪余是很合适的署长人选,他本身对于钱粮刑名都颇为熟悉。加上绍兴师爷帮的协助,可谓游刃有余。

但是这位老泰山手腕老辣,行事缜密,让李郁有些警惕。

如今,经他之手介绍进入吴王府系统效力的绍兴读书人就足有百余人。

偏偏李郁还下不了决心将这些人边缘化或者赶走,不是拉不下翁婿的面子,而是这些人非常好用。

就拿最近的秋收征粮举例,

6成的工作都是绍兴师爷帮完成的,非常清晰。

太仓的战备仓也交给了一位绍兴中年秀才,此人考了半辈子举人未遂,自己割了辫子来求官。

……

他草拟的粮仓管理细则,

李郁仔细看了2遍,颇为满意。

人才啊~

除了防霉防鼠防虫蛀,防涝防盗防火龙,还阐明了粮食出入库的流程、每年陈粮新粮的替换流程。

守库兵单独派驻,只负责外围。不归属粮仓系统,仓官无权调遣他们。守库兵可半年一换,随机任命一名军官,只按令行事。

内外两套系统,酷似后世的监狱管理。

如此真知灼见,李郁当时就忍不住爱了才。甚至不惜捏着鼻子忽略了他绍兴籍师爷的身份。

任命他为太仓战备粮仓的监督,并且暗示他好好干,视表现可考虑成立一个粮食署,让他任署长。

难啊!

既要可堪大用,又要防拉帮结派,还要忠心耿耿。

李郁的左脑感慨:世上有没有毫无私心、精明能干、不拉帮不结派,永远只忠诚于自己一人的优秀下属呢?

右脑冷漠回应:呸!

……

望着神游四方的吴王,

福成鬼使神差,如有神助的冒出一句话:

“王爷,下官听说胡大臣对于赵会长印象很差,建议限制杭州商人海贸的规模~”

“嗯?啥?”李郁在沉思当中一时无法自拔,没反应过来,“他俩有何龃龉?”

猛然间,

李郁明白了,若有所思。

福成也低头不语,无声的大口喝粥。

香,真香!

王府的白粥,吃起来胜过山珍海味无数。

李郁无声的笑了:

“福成,你和赵立夏的关系不错吧?”

“回王爷,赵会长很支持下官的各项工作。”

“本王准备择良辰吉日迎娶他的2个女儿,给伱一个通风报信的机会。今日你卖他一个人情,他日工作才好开展。”

福成一愣,拱手接令。

今日早餐会的弯弯绕他啥都懂,但是不说。

内务府出来的人,干啥啥不行,但是揣摩人心是一流的,属于祖传技能。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