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286 假如清醒也改变不了现实,不如糊涂的狂欢,至少不会把自己提前吓死(2 / 3)

作品:《大清话事人

“诸位,伪吴王虎视眈眈,即将窜袭本省。饶州、九江两府首当其冲。捐输军饷既是报效朝廷,也是为乡梓尽一份力。”

“咳咳,诸位还是表个态吧?”

本县的王乡绅,竖起三根手指:

“我捐3000石稻米。”

王家乃是本县第一望族,他的表态就是给后面人打了个标杆。于是,陆续的“2000石”,“1000石”,“700石”~

捐粮食,不捐银子。

这是明显不信任本官嘛。

知县虽然有些不悦,可还是笑着夸道:

“诸位实乃本县栋梁,危机时刻力挽狂澜,好,好。本官定然向大将军奏报,阐明诸位的赤诚之心。”

……

王乡绅,祖父辈出过知县,父辈叔伯出过知府。

他本人也是做过一任京城7品小官的,后因不明原因致仕,但交往广泛,时常和京城有书信来往。

儿子辈资质平平,没有读书天分。

但有一孙子,极为聪慧,乃是本县公认的未来20年科举第一潜力股。

王家在景德镇还拥有3座山头,瓷窑5座,工匠数百人。

坊间戏称:

陶土进去,银子出来!

就像是变魔术,烈火那么一烧,身价百倍。

一句话:王家有钱,也有势。

全县的大户都以王家为尊。区区七品知县流官未必拿捏的了王家!

……

“县尊,可否向我们通报一下剿贼最新进展?”

知县皮笑肉不笑,清了清嗓子:

“皇上圣明,抚远大将军英明,抚台大人清明,绿营兵们个个用命。现如今的战线大约是在东流县一带。”

“哦?还在安徽境内。”

众士绅欣慰,纷纷面露笑意。安徽打的惨一些没关系,只要战火别烧到咱大江西。

王乡绅却是冷不丁来了一句:

“县尊容禀,在下虽不才,可也在兵部礼部做过几年微末小官。目前对咱们浮梁县威胁最大的恐怕不是窜袭东流县的贼军,而是驻扎在徽州府的贼军。”

众人愣了,以他们贫乏的军事常识。

听不懂!

知县实际上也不懂,他这辈子对于经典之外的一切书籍都嗤之以鼻。

时常讥讽那些除了考不上功名,其他啥都懂的杂学派:

“拎不清,尽做无用功。”

……

“王前辈,给本官还有诸位乡亲讲讲这里面的学问?”知县有意让他出丑。

谁料王乡绅居然不是装懂,而是真的懂。

他站起身,拱手一圈:

“诸位可知,大军出行路线必定选成熟道路。从徽州歙县出发有9条驿道。民间戏称九龙出海?”

众人茫然,也有少数走过的人点头。

“从徽州歙县到咱们浮梁县,就有一条现成的驿道,唤作徽浮古道,全程石条铺设。纵然是骑兵,亦可小心勒马,或牵或骑缓行通过。”

知县皱眉:

“你却如何知晓?”

王乡绅听出了这话里的阴森,却是丝毫不惧:

“诸位,要说这浮梁县谁最忠诚于朝廷,必定是我王某人。家族三代为官,全赖朝廷重视科举。我不忠于大清?还忠于谁?”

众人点头称是。

就连县衙的一些属官也默默点头,觉得逻辑清楚,无需怀疑。

知县的脸皮有些微微发紧,心中恼怒。

……

“老夫想说的是,徽州府贼军一旦走徽浮古道,浮梁县怕是一片战火,乃至饶州府都不得安宁!”

众人哗然,议论纷纷。

要知道哪怕是李郁那个时代。地理盲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余科目的盲。

何况是没有卫星测绘,没有比例地图的时代,。

绝大多数人对于本县之外一概不知。

最了解地理的反而是商队和军队,因为一代代人用脚步和鲜血丈量过。

王乡绅能够对徽浮古道的战略意义有如此深的了解,除了兵部的经历之外,还因为生意。

烧瓷,最佳的原料不在景德镇。

而在数百里外的徽州府祁门县,那里的白土烧制出来的瓷器堪称艺术品。

大概几十年后,祁门县太和坑白土烧出的瓷器就因为品质过于优秀,而成为了皇室御用贡品。

这会的名声尚不显。

这也是王乡绅家瓷窑产品长期压同行一头的缘故。

……

知县盯着他:

“你所言或有几分道理,本官会禀告抚台大人的。军机大事我等做不了主。”

“那还请县尊尽快出面,调来精锐绿营驻扎本县东北方向抵挡贼军。”

一场劝捐,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