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292 李郁:我不听你们的,我要吸取一位希姓前辈的深刻教训(2 / 4)

作品:《大清话事人

……

守卫营垒的清军死亡400余人,俘虏600余人。

将官被杨遇春一刀砍成了两截,十分血腥,浑身上下像从血里捞出来的。

他走到哪里,所有士兵都敬畏的望着他。

军中崇尚勇士。即使是热兵器时代,士兵们对于擅长冷兵器搏杀的狠人也存有莫名的敬意。

帐内的案上,

巴布塔盔、诺曼盔、猪面盔、飞碟盔依次摆着。

李郁询问在场的所有军官:

“都说说吧?”

甘长胜从一个火枪营军官的立场出发,说道:

“若是守卫城堡,我会选择猪面盔。若是野战列队射击,我就选择飞碟盔。”

其余的火枪营军官纷纷赞同他的说法。

猪面盔,形状顾名思义,像猪头。面罩和头盔之间没有一丝缝隙,全防护。

面罩上有许多的小圆孔方便呼吸,类似漏勺?

眼睛部位是一条缝,仅提供最低视野要求。

穿越之前,李郁曾经欣赏过一次中世纪全甲搏杀赛,对这玩意印象深刻。

甘长胜见得到了同僚支持,继续讲道:

“防御战,多有矮墙工事可蹲守。最危险的就是肩部以上,尤其是脑袋。戴着这玩意,丑是丑了点,但起码能少死一半人。”

“野战列队射击,若没有良好视野,弊大于利。戴顶飞碟盔能够防点抛射流箭就很好了。”

……

“杨遇春,你呢?”

“嘿嘿,我选这种巴布塔盔。名字是怪怪的,但戴上感觉真精神。”

众人哈哈大笑。

李郁也笑了:

“猪面盔呢?”

“太丑了。而且视野太差,我宁愿不要。”

巴布塔盔应该是借鉴了希腊战士的审美,造型优美简洁,且很好的防护了脸颊、颈部和鼻子。

从正面看,面部有个Y形的开槽,保证了视野和呼吸。

考虑到头盔和脑袋的契合,又配发了麻布的帽子作为内衬,这很重要。

【指环王和有关希腊的战争电影中都有出现。】

……

结束了这场讨论,李郁大体有数了。

他会听取这些一线军官的使用心得,但不会全部听取。军官只考虑武器是否先进,自己却要考虑武器的成本。

作为一个落榜美术生,

前辈的教训是很惨痛的,MP40,毛瑟98,虎式,德盔、军服,甚至背包,哪一样武器不是颜值出众,性能优秀。

一打三,甚至一打五。

可还是被乌泱泱多到数不清的,毫无美学的T系列坦克,粗制滥造的水管枪、平庸的谢尔曼给摁着打。

失败原因很清晰!

李郁自然要警惕,清廷完全具备狂爆垃圾兵的客观条件。

所以猪面盔虽好,只能少量装备。

巴布塔盔也是一样,仅能装备最精锐的甲士,其余的还是配发诺曼盔吧。毕竟一顶巴布塔的成本工时能抵3顶诺曼盔。

……

马钢会遵照自己的命令调整生产计划,同时逐步将原本的江宁籍挖矿工人淘换成俘虏苦役。

李郁发现了一条征兵的路子:

将产业工人征募为士兵。

他们在组织性和纪律性方面,天然的具有优势。尤其重工业的从业工人是非常理想的兵源。

为此他考虑组建第5军团,以各地工矿的工人为主要兵源。

当然了,熟练工人不能断层。

所以尽量抽取非关键岗位,有把力气就行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