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小目标与内部毕业(1 / 2)

作品:《从小镇做题家苟成大医

韩元晓找方子业讨论的事情虽敏感,却并非讲不得的东西,毕竟之前韩元晓教授也是跟着邓勇教授混过很长一段时间。

独立后单独带组,有了如今病区行政主任的头衔。

真要向上追溯,韩元晓教授的导师都已经退休,邓勇教授的硕士生导师是董耀辉教授,但博导却又另有其人,这本账想要彻底厘清就会很复杂……

“当然,小方,今天特意找你还有另外一件事。你猜猜是什么?”韩元晓略过之前的话题后,又卖了个关子。

方子业闻言心想,如今自己的位置,要么就是去哪里的问题,要么就是规划未来的问题。

“韩教授,我目前的身份属于是博士在读将毕业阶段,因此不好申请课题,再怎么快,要去申请面上青年基金,也要去明年了。”

“并非我懈怠了,韩老师。”方子业以为韩元晓是要敲打自己去努力拿课题。

科室里拿到的课题多,科室就更牛逼,科室的负责人在外科系统,整个中南医院的系统,就更有发言权。

临床课题也好,基础课题也好,都是可衡量标准,是大家一起去奋斗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团队去单挑其他一個科室。

韩元晓摇头:“这不对,你今年要解决的是毕业和就业问题,面上项目申请的事情,自然和你无关,也不是你的主要任务。”

“你就没考虑过,自己现在的这个位置要待多久?”

“我们医院,目前原则上,一届住院总要任至下一届住院总可接手时。”

“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要安全卸任住院总,比如说之前的秦葛罗卸任,就是李诺顶了上来,李诺卸任的理由是金宏洲成了住院总。”

“但金宏洲被暂时处理,李诺外调之后,这个住院总的位置,其实还在给秦葛罗腾挪出来,直至你上任。”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科室里的人就这么多,任务又有这么些,总得大家一起承担。”

韩元晓如此解释,就让方子业明晰了韩元晓的意思。

方子业觉得匪夷所思地问:“韩教授,莫非我们骨科五个亚专科的新晋职工,属于是竞争制,每年到底是哪个亚专科招聘,哪个不招聘,并非绝对地按需,而是比谁更加优秀?”

方子业在博士期间太短,因此对本院招聘的事宜了解不多。

且方子业成长太快,一篇BMJ邀约,多篇二十多分的大文章。

虽不是一作,与内科一些专搞科研的顶级天才们可发JAMA这样的大期刊也没办法比,但这样的优秀程度,已经足够骨科为方子业大开方便之门。

提前毕业,且答应留院名额,属于顺水推舟。

“对咯!~”

“不然你想一下,每一届博士毕业的时候,为何带组的教授,都会将操作机会稍偏向于应届毕业的博士?”韩元晓给了方子业自己体会时间。

方子业在科室里,到如今已经经历了四任师兄毕业。

第一任,是在研一结束时,那时候是彭师兄,后来的林玄磊师兄,再与方子业硕士毕业同一届的孙绍青,再到如今的王元奇和顾毅!

四任五人。

情况也正是韩元晓所说的情况。

“韩教授,那如果,很多年假如都没有我们创伤外科亚专科的人怎么办呀?”方子业问。

“连续三年没有亚专科的人就职,会强行分一个,也不会让专科的住院总就任时间太长。”韩元晓说。

然后略沉吟几句后,又道:“伱如今已经就职,就应当知道,即便是同一个医院同一个专科的不同兄弟科室之间,也是要较力的。”

“这样的设定,旨在提升每个亚专科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所以,其实每个住院总,都会比较着重地选择几个博士带一带,三月份是你第一次上任住院总,且还有毕业这样的大任务,我也就没和你提这件事……”

“我看你平时的表现,应该邓老师也没与你说起过。其实邓老师完全不必要这么避嫌的……”韩元晓对邓勇非常尊敬。

因为曾经是过行政主任的邓勇,对于这些事情的细节了解的可能比他韩元晓更加清晰,但邓勇完全不僭越,他下了行政主任,有些事情就连自己的学生都不透露。

这就是创伤外科的传承。

当初,邓勇教授接任主任位置时,邓勇教授的导师就是前创伤外科行政主任董耀辉教授,董耀辉卸任后,就是不再插足科室里的任何事宜,包括人事权。

“韩老师的意思是,让我多照顾一下锦环?”方子业直接将话铺开——

方子业这一届,原本三个人,方子业、李源培、熊锦环。如果愣要再算上八年制的洛听竹,倒也算一个。

方子业提前毕业,熊锦环的天赋本来就是三人中最好的,属于临床科研双丰收的大佬。

李源培的天赋可能也比较不错,至少比原本的方子业好,可李源培的成长,属于被揠苗助长过,估计留院的机会并不大。

熊锦环在硕士毕业前,就直接拿到了韩元晓教授的签字,相当于百分百有书读,证明韩元晓教授是非常看重熊锦环的。

李源培有恩师邓勇,熊锦环同样也有自己的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