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仙侠版水浒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六章 帮宋江两个小忙(2 / 2)

作品:《仙侠版水浒

高俅之所以如此:

一来是因为这次大败,让高俅大伤元气,更让高俅的胆都被吓破了,使得高俅轻易不敢再派人出城跟梁山军交手。

二来是因为,经此一败,兴庆府的位置就更重要了,如果高俅丢了兴庆府,那么梁山军就可以进入河南,去直取东京汴梁城,这样一来,赵宋王朝可就有灭国的风险了。

……

高俅被梁山军击败的消息,在东京汴梁城里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王黼实在没想到,高俅竟如此不堪一击。

当初让高俅去剿水泊梁山,是王黼给赵佶出的主意。

现在出兵失利,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宰相这个宝座王黼可才刚坐热乎,千万别因此而翻船啊。

王黼很担心,他在都堂里来回踱步,冥思苦想着对策。

王黼觉得,这次出兵失利太不应该了。高俅是一个弄臣不假,可张叔夜有本事啊,还有十节度,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他们怎么会被梁山贼寇给击败呢?

而且,高俅准备的过程,王黼一直看在眼里,可以说,高俅是把能带上的力量,全都带上了,应该万无一失才对。

这怎么还会输呢?

王黼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内侍张迪忽然跑来传旨说,赵佶让他速去崇政殿议事。

王黼急忙赶往崇政殿,一进殿门,便看见赵佶怒气冲冲地将一份奏章摔在地上,内侍梁师成正蹲在地上捡。

赵佶说:“十万大军一战便死伤殆尽!可耻!无能!亏得朕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便是这般报答朕的?!”

赵佶的脸色阴沉,说话声音似乎也变了调,不像平时那么柔和了。

王黼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扫了一眼梁师成手里的奏章,连忙说:“陛下息怒,不可能死伤殆尽罢?这是谁的奏章如此夸张?”

梁师成将奏章递给王黼,并向他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这奏章不可信。

王黼略一点头,表示会意。他低头一看奏章,原来是东明知府侯蒙写来的,他脸上立刻展开了笑容:“陛下,侯蒙这个人向来好卖弄文采,善用夸张,陛下不必信以为真。”

侯蒙原任亳州知州,是王黼将他提拔起来派往东明的,本想让他去东明好好打探一下水泊梁山的内部动静,为剿灭水泊梁山出力邀功,谁知他却屡次上奏呼吁应该招降水泊梁山,让水泊梁山去剿灭另外三大寇,与朝内反对剿灭水泊梁山之臣遥相呼应,引起主战的王黼的强烈反感,王黼早就想找个合适位置将他调离。

王黼说:“官家,臣估计,高太尉的奏章也应该快到了,且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王黼觉得,宋军虽然战事失利,但不可能像侯蒙所说的那样严重。

不一会儿,银台司果然将高俅的奏章呈送了过来,一连三篇都是弹劾之奏。一篇弹劾王焕,说王焕轻敌冒进,临阵肩舆,助贼为谋,不顾大局;第二篇弹劾徐槐,说徐槐见危不救,拥兵自保,被梁山军各个击破;第三篇弹劾侯蒙,不思破敌,只思招安贼心不死的梁山贼寇,助长贼焰,灭大宋威风。

王黼很快就领会了高俅的用意,他觉得让王焕和徐槐承担此次兵败的责任,是最好的结果。

同时,王黼不得不佩服高俅,姜的确是老的辣。

王黼说:“官家,高太尉在奏章中讲得很清楚,都是王焕与徐槐二人没把大军带好,才遭此失利的。如果他们能遵照高太尉制定的大计,认真防御,等待海鳅船造好,再与梁山贼寇决战,情况就绝不会至此。为正军法,臣建议重治他二人之罪。”

王黼知道,他必须与高俅保持一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的宰相之位。

赵佶对王焕并不陌生,早在二十年前他就听说过王焕的事迹。

四十多年前,王焕还是个年轻人,人称“风流王焕”,他与歌妓贺怜怜相爱,后王焕被贺母赶出,贺怜怜则被人强娶。但贺怜怜暗中帮助王焕到边地投军,王焕立下战功,被封为节度使,两人联手使强娶贺怜怜的恶人受到惩罚。夫妻团圆,功成名就,皆大欢喜。

赵佶想不通,那位风流王焕如今怎么这么无用了?

赵佶问:“王焕今年七十多了吧?”

梁师成抢着回答说:“已经七十一了。”

赵佶轻叹一声:“人生七十古来稀,他都七十一了,就不要重罚了,给他降职致仕罢。”

后来,传来徐槐以身殉国的消息,赵佶没有治徐槐的罪,相反还升徐槐为龙图阁直学士。

至于侯蒙,赵佶并没有处理,因为他也动了招安水泊梁山的心思,侯蒙说不准有用。

很快,赵宋朝廷的诏书就下达到兴庆府,责令将王焕押赴京师枢密院,接受处罚。

大家心里明白,王焕这是在替高俅背黑锅,是在给高俅当替罪羊。

好多人都说:“王节度乃宿将,从军几十年来,提兵所向,何战不克?何城不下?今日蒙羞,可惜可叹呀!”

也有人说:“总览大局者,太尉也。王节度率大军前去阻敌,力战不敌,险死还生,何罪之有?”

还有一些人对王焕很同情,他们对王焕说:“老将军戎马一生,也该歇歇了,从此退隐江湖享享清福罢。”

可王焕并不领情,他给赵佶上了一道情真意切的奏章,表示他可以接受降职的处分,但不愿意离开前线,他希望能够再上战场一雪前耻,而不是就此回去养老。

赵佶被王焕的坚持所打动,降王焕为定陶副团练使,仍旧在高俅军中听命行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