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无处不在的齐国人(1 / 5)

作品:《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1731年1月28日,维也纳。

霍夫堡皇宫内部最突出的特点是精心设计出来的壮丽感,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皇宫又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拼凑风格,是将奥林匹斯山众神的欢宴、西班牙修道士的简朴和兵营的严格纪律结合在一起……

宫廷里主人的服饰是西班牙式的,主色为黑色。而宫廷侍从的服饰则与帝国纹章的颜色相同--永远是黑色的双头鹰置身于金黄色的背景中。

马车驭者的服装总是跟别人不一样,黄色的天鹅绒般的皮上衣,配黄色天鹅绒帽子,帽子上查着一根白色的羽毛。

皇室的所有马车也都是黑色的,而皇帝只乘坐他的红色“御驾马车”。皇帝和宫廷大臣们都穿着西班牙的服饰,外罩短款的西班牙斗篷,通体黑色,缀有突出的花边。

当然,在节庆的日子,皇帝是会穿上金色锦缎或红色加金色刺绣的服饰。

唯一借鉴其他国家的一样配饰,就是来自法兰西那种一头扑了粉的长假发,大概从利奥波德一世时期就已经开始佩戴了。

目前,整个宫廷当中,皇帝陛下强制所有人都要严格按照西班牙的宫廷礼仪行事,似乎对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的那个王位始终耿耿于怀。

其实,西班牙的传统早已深植于维也纳宫廷,皇帝几乎没做过什么创新。这里与其说是西班牙风格,不如说是哈布斯堡风格,这种风格是在刻意对抗强势的法兰西影响力。

帝国国务大臣格拉茨侯爵阿洛伊斯·施托格尔下了马车,顿了一下,右手理了理头上的假发,确保发型不会散乱,以免在皇帝陛下失了礼节,随后在侍从的引领下,步入皇宫。

“……复兴巴洛克风格的修道院建筑非比寻常,……是尝试着要重建……帝国和上帝的王国之间的纽带……我们奥地利的巴洛克宫殿是想追求这种完全统一的和谐……教堂、回廊、钟楼、皇家会客厅、图书馆、艺术收藏品,还有无数的天然物品陈列柜,共同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些宫殿里巨大的楼梯常常就是展开的纹章盾牌,宣告着这两个不同世界在帝国的最后结合。……这些宫殿既是修道院又做皇宫,回廊就是一座大厦。这两个不同的时节,世俗的和神圣的,宗教的和政治的,科学的和艺术的,相互交织在一起。……”

大殿里传来皇帝陛下和几位学者、修道士讨论的话语,他们所说的议题是关于建造一座规模庞大、气质恢宏的修道院。

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似乎想让整個欧洲人都知道,他所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将比历代前任皇帝的帝国都要成功和繁荣。他的志向堪比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为此需要建造一些更为庞大、更为辉煌的建筑奇观。

皇帝陛下计划建造一个王朝的神殿,要把它建成哈布斯堡家族最神圣的圣殿。这座环绕着圣利奥波德在克洛斯特新堡的墓地的修道院,要建在城外的小山上,俯瞰莱茵河。

它要成为第二个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位于西班牙马德里),以弥补哈布斯堡家族的遗憾,因为那个修道院已经永远地落入了波旁王族之手。

一想到自己的许多祖先目前都葬在外国的土地上,简直就让皇帝不寒而栗,更是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