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荒政(1 / 2)

作品:《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11月20日,下午三时,随着蒸汽机车发出一阵剧烈的“喘息声”,从建业始发的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入广陵(今澳洲汤斯维尔市)站,停靠在最右侧的1号站台。

作为连接沿海铁路和东北铁路(甘广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广陵属于铁路大站,火车将在此停靠三十分钟,以便需要前往东北地区的乘客在此办理转乘手续,同时挂载的多节货车厢也要重新编组。

广陵是齐国的制糖中心,城中有大小制糖厂多达三百六十多家,成品糖产量超过六万吨,占据全国总产量的25%。若是再加上广陵府辖下的几个县制糖产量,占比份额可能会达到30%以上。

要知道,这个时期,包括秦国、印度、巴西、加勒比以及欧洲等地区在内的所有的蔗糖生产量总和也不过二十多万吨。由此可见,广陵府被称之为“糖都”绝对名副其实,整个城市上空,仿佛都飘荡着一股浓郁的蔗糖甜美味道。

除了规模巨大的制糖产业外,依托内陆腹地包括中部矿区(铜矿、金矿、煤矿)和牧羊区、北部肉牛饲养区等,城里还建有大型肉类加工厂、罐头厂、大型炼铜厂,以及造船、钢铁、煤化工、五金制品等诸多工业企业,乃是东北数一数二的工业重镇。

根据去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陵城人口规模达三十五万六千余,在东北地区是仅次于威海(今澳洲凯恩斯市)的第二大城市。

此时,天空阴沉,宛如夜幕,外面下着大雨,而且雨势越来越大,火车站外被笼罩在一层灰蒙蒙的雨雾之中。

站台内亮着煤气灯,借着路灯的微弱光芒,人影在雨幕中模糊地闪烁着。车站内的人潮涌动,下车的旅客拖着行李,背着包袱,匆忙地朝站外行去。

地面被雨水浸湿,一阵脚步声响起,时不时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

不久,一股巨大的人流涌入站台,旅客们快走几步,登上火车,大口大口地喘息着,随后便急切地去找寻自己的座位。

几名身披雨衣、头戴蓑笠的机车工,冒着瓢泼大雨,沿着列车长长的车厢,用心地检查着车辆状况,为即将启程的火车,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

蓦的,一阵尖利的警哨声响起,一队全副武装的禁卫军跑步进入站台,并很快列出一道严密的警戒线,一直排到刚刚被加挂在列车中部一节豪华包厢。暴雨如柱,间或传来阵阵闷雷声,不断响起的口令声,皮靴踏地声,以及一柄柄雪亮的刺刀,一股肃杀的气息顿时笼罩了整个车站。

大批铁路武装警察也赶了过来,挥舞着警棍,将众多准备探头看热闹的闲杂人等和正在登车的旅客驱赶开。

片刻,一行打着雨伞的人群缓步走来,数名贴身禁卫军官眼神犀利地不断扫向四周。

一名身着华贵、面容娴静的美丽妇人被簇拥在中间,随行的侍女小心地撑着一把大伞,紧紧地跟在身侧,唯恐贵人淋上了大雨。

“……是皇后殿下!”

正当潘广峰站在车厢边上,暗自揣测这名贵妇人的身份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低低地呼声。

“皇后殿下?”潘广峰闻言,有些诧异,不由凝神朝那個贵妇看了过去。

自己任职欧洲外交公使已愈十年,常年不在本土,那时,陛下还未被立皇太孙,所娶王妃自然是没见过,只是隐约听说好像是国内豪门显贵毕氏的女子,但并未过多留意关注。

却不想,在广陵车站竟然会遇到皇后亲临,而且还是与自己同乘一列火车。

瞧这模样,应该是代表皇室巡幸地方,抚慰民生,现在准备返回长安了。

既然撞见了,身为帝国臣子当需过去觐见,要不然可就失了礼仪。

“臣,潘广峰敬拜皇后殿下!”

在一名禁卫军昭信校尉(上校)确认了他的身份后,便走到皇后面前,微微躬了躬身子,低头觐见。

“潘卿是刚从欧洲返回本土?想必一路上是经历各种波涛险阻,甚为辛苦!”皇后毕氏在身旁的侍从女官提醒下,得知拜见之人乃是即将被任命的外交事务部尚书、阁部重臣,不敢怠慢,口呼免礼后,便关切地询问道。

“为陛下尽忠,为帝国利益奔波,臣不敢轻言辛苦二字。”潘广峰恭敬地回道:“倒是皇后殿下身份贵重,却顶风冒雨,不顾辛劳巡幸地方,让臣等好生敬佩。”

“我只是代表陛下、代表皇家来广陵、威海走一圈,探问经受洪灾磨难的百姓,抚慰民心,当不得潘卿所赞。”皇后毕氏面容肃然,轻轻叹了一口气,“东北地区,先是遭受台风袭击,其后又遭十余日暴雨侵袭,各条河水及支流尽皆泛滥,冲毁堤坝,淹没良田,毁坏房屋,受灾民众数以十万计。相较于那些深处灾害中的无数百姓,我淋点雨吹点风又算的了什么?”

“皇后心怀圣慈,臣为之敬服。”潘广峰心中一凛,眼角余光不由瞟了一眼站台外如注的雨势。

是了,这雨势如此之大,要是连番下个数日,势必会引发河水泛滥,继而造成巨大的洪水灾害。

众所周知,汉洲本土缺水,没有神州大陆那般有大江大河,除了汉江(今澳洲墨累河)径流量稍微大点外,其他大部分河流都比较短小,而且许多河流还是季节性河流,雨季时河水充沛,水波荡漾,滋养抚育沿岸的土地和万物,但到了旱季,整条河流便会消失不见,仅留一条干涸龟裂的河床。

即使汉江流经三千余公里,但河水的流量也不大,季节涨落起伏甚大。每逢雨季涨水时,从河口上溯三百多公里的河段可通千吨型制船只,而到了干季则变得河水极浅,河口沙洲浅滩会阻碍大小船只航行。

但是,汉洲本土一些地区也不是尽皆这般总是干旱。比如汉洲建业府所在的北部地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不虞干旱。

另外,东北地区,以及大东山(今澳洲大分水岭)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还有暖流(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使得这片狭长地区降水丰富,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建设后,向来为汉洲膏腴之地,也是齐国城市和人口主要聚集地。

即使内陆地区炎热干旱,河流不多,径流量也不大,更是受季节影响,经常会消失不见。但在汉洲极为不正经的天气影响下,也会冷不丁地发生一些大的暴雨洪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