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7章:罪己诏,泪目,得民心者得天下(1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垂拱殿内,阒静无声。

赵祯依旧在回味着苏良的话语。

一旁,两府三司的相公们也都不敢出声。

这样一次重大的决策失误,谁都不愿承担,也承担不起。

赵祯思索了片刻后,站起身来,道:“民心不可失,朕当为此事担主责,罪己诏,朕来写!”

陈执中正欲开口。

赵祯大手一摆,大步走向了偏殿,他下这个决定,非常不易。

当即,众臣也就都散了。

当日晚。

大河分流六塔河决口,死者不下千人与官家将写罪己诏的消息,便在各个衙门传开了。

官员们都甚是惊诧。

回想起自己与苏良、欧阳修争论的模样,只想打自己的脸。

这要放在后世的史书上。

孰忠孰奸,孰贤孰庸,一目了然。

而官家要写罪己诏,更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

深夜,苏宅,卧室内。

苏子慕早已睡下。

苏良双脚泡在木盆中,闭着眼睛,唐宛眉为其轻轻揉捏着肩部。

此刻,是苏良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唐宛眉明显感觉到,今日的苏良有些疲惫,便没有多说话,只是安静地为其揉着肩膀。

片刻后。

苏良突然拉住唐宛眉的手,道:“眉儿,等咱们都老了,就回扬州,买条船,我捕鱼来你采莲,如何?”

唐宛眉探身,将脸颊贴在苏良脸上,笑着道:“好,只要和你在一起,做什么都行。”

这一刻,苏良觉得自己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

翌日,天大亮。

中书连发两道布告。

其一,告知全城,大河东流、分水六塔河之策在执行中出现严重事故,导致大河决堤,朝廷已在全力救助灾民,并倡导有去河北的商人,尽可能地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

其二,赵祯亲自写了一篇长达六百字的罪己诏。

“大河东流,崩于六塔河,伤亡不下千人,此尽皆朕之罪也。”

“朕受命乾坤,应足天下之民,然朕不听谏言,不敏于德,不明于政,不知体恤民力,致大河肆虐,民不聊生,朕痛自刻责。”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为天下生民之主,灾害于民,不若移灾于朕身……”

……

苏良看完赵祯的《罪己诏》后有些泪目。

尤其是那一句“灾害于民,不若移灾于朕身”,完全就是赵祯“仁德”的体现。

此两道布告一发。

就好像两道炸雷在汴京城的上空炸响。

百姓们对大河决口,感到的是惊诧、同情和无奈。

但对赵祯的《罪己诏》,感到的则是温暖与感动。

汴京城的书生学子们,哪里见过如此赤诚的罪己诏,纷纷议论了起来。

“官家仁厚,将河患之罪归于己身,我等生逢如此明君,实乃万幸,理应立报国之志!”

“好一句‘灾害于民,不若移灾于朕身’,历朝历代之君王哪有当今官家这派仁德,吾大宋必兴矣!”

“天下子民,皆为官家心头之肉,官家对民如此,我等怎能辜负了官家!”

……

一则《罪己诏》,直接将赵祯的贤君之名扬了起来。

书生们在扬名。

一些百姓则是直接开始行动。

汴京城的一些商人运送着粮食、棉被、各种生活用品,直奔河北。

一些没有办法赶赴河北的百姓则是纷纷奔向三司,送钱送物,希望能尽可能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们。

三司使王尧臣甚是兴奋。

本来三司拨款修河已是捉襟见肘,而今又要赈灾,他一时间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物资。

而今,汴京城的百姓们彻底解决了他的麻烦。

论有钱,还要数汴京百姓。

有的将成袋的粮食堆在三司门口,有的将成捆的布料摆在门前,还有的直接将拳头大的银锭扔到三司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