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登上明星(1 / 2)

作品:《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极光之所以在南北极形成,原因便在于这颗星球的磁场。磁场的两极靠近地理南北极的同时,又好像是两个漏斗。绕着漏斗,极地的上方形成了椭圆的环带。来自太阳风和辐射带的高能带电粒子,沿着磁力线,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到椭圆环带中,沉入电离层的天空。若是数量足够、条件合适,它们便会大量激发氧原子,使之释放光芒。

但偶尔,星球的低纬度地区也会诞生长久的或短暂的负地磁异常区域,这种磁场异常若是碰上了太阳的活跃期,便会出现一种极为罕见的赤道极光的现象。

而这种极光往往在大气稀薄的高层即发生。换而言之,氧原子有充分的时间受激,相比起波长较窄的绿光,更容易发展成波长较长的鲜艳的红色。

地球的历史对赤道极光就有过丰富的记载。譬如宋书天文志就曾写到过:

(绍兴)八年九月甲申朔夜,有赤气如火,出紫微垣内。

这种赤道极光对地面其实没有多少强劲的影响,杀不死人。就算有,那也不过是未来数千年磁场变化的预兆,在碳基生物短暂的寿命中也绝不着急。

假设生物没有使用电的话。

假设生物没有尝试攀登天际的话。

极光风暴袭击了赤道,整个东方的天空在霎时间变出一片鲜艳的红色光华,近处的群山、远处的沙漠都像是着了火。从第一中央到第四中央的电报系统都发生程度不一的瘫痪。第一波流经线路的电流就使得铂触点几乎融化。低纬度地区超过一半数量聚集地的生物发电装置都已暂停。

而对于第四中央来说,突发的电磁脉冲便迫使天线在保护机制下终止了向升天之间供电。

与此同时,升天之间的生物蓄电池开启了。这可能是预制的正常的某种程序,也可能是受到电磁脉冲的不正常的发展。

李明都刚刚想要接触仪表,一种酥酥麻麻的感觉就通过他的触须,传遍了他的全身。

这是本不该在升天之间内部存在的静电。

而升天之间在这时才刚刚达到它的理论运行速度,并重新落入了地球引力的桎梏之中。

靠着蓄电池和现有的速度,升天之间会在惯性下继续攀登这根巍峨的垂天之索。但始终存在的与电缆的摩擦力,以及逐渐减小的重力终会有一个时刻让它的速度降到一个难以忍受的低值,然后可能悬在太空中不动,也可能就此坠向地面。

这不需要太多知识,李明都现在就猜得到。

他冷静地靠在唯一能见到外侧景象的小窗边,犹如站在悬崖边缘的攀登者,他往下看去,看到了一片闪着火焰颜色的深渊。

悬崖的高度是三万六千公里,三倍于这颗星球的直径,还在持续往外拉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只有微波通讯器被屏蔽了。如果极光停止的话,地面应该还能恢复供电。”

没有任何别的人,而只有他自己。

他静息凝神,一边尝试性地按遗留的手册观览这升天之间的设备,一边等待这颗尘埃的升天。

那时的大气早已稀薄到几乎没有,通联天地的丝弦静静地伫立在黎明与黄昏的边境,时速三百公里的列车奔驰在银河的铁道之上。

而它的前方只有一片浩瀚的虚无与死亡。

太阳的风暴的高谷只持续了一天,赤道的极光在第二天的黎明前就已消失在地面冰冷的夜色里。

升天之间业已将近一万公里的高空外。到了这时,科里奥利力的影响反而逐渐消失殆尽。他可以不必担心自己和升天之间被甩动了。但微波通讯器依旧没能发出任何的声响,而供电也没能得到继续。世界蔚然黑暗,房间内的灯照亮了高空宇宙之间唯一一个活着的动物的身影。

生物蓄电池的电力已经下降到了危险的红色边缘。升天之间的速度也随之有减缓趋势。高高在外的无上明星好像重新变得无法触及。

直到这时,李明都才意识到赤道极光或者太阳风暴的影响可能比他想象得更为深远,或许已经破坏了赤堇山地底的发电机,致使太空输电不再能正常进行。

他的脑海里顿时闪过了地面上指挥员也曾破口对这天地的谩骂——

偏偏、偏偏是这个时候!

但转念之间,这些谩骂全部被他抛诸脑外。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升天之间内的各类仪器俱全,还配有远比飞天之器要强大得多的生物计算机。这种生物计算机与不定型的书籍相似,都是对不定型身体的一种有机的加工。它不是纯粹钢铁的,它也没配备机械的输入设备,它对于不定型而言,操作起来分外简单,那便是肢体的相触。

活的肢体插入死的计算机中,用信息素即可完成输入。

与地面的通讯仍然是瘫痪的状态。

他没有任何办法呼唤地面,地面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把他们的消息传递给这空中的年轻人了。

但升天之间所能做的也不仅仅是呼唤地面而已。它上面有一整个完整的对于飞天之器的操作系统。

通过这个操作系统,李明都很快了解到飞天之器现在已经完成了分离。

它的主要部分便是天梯,天梯目前已经固定在无上明星的表面,牵起了那三根垂落了数万公里的线缆。而它的动力源部分和其余次要部分,则与主要部分脱离开来,是盖在天梯之上太空站与防护罩,正执行着搜集信息的能力。

黑暗的世界里,李明都并不能通过飞天之器的摄像确认天梯与升天之间如今运行的情况。

不定型针对天梯建设与攀爬中可能的情况都有预案。这些预案如今一个都是用不上的。但为了这些预案,他们为飞天之器与升天之间添加了一些有趣的机械功能。

但这些设备都依赖能源。

而能源失去了地面上的供给,正在飞速地消耗着。到消耗完毕后,别说向前或者向后,就连基本的照明、供暖都会成为问题。

蓄电池的能量只够用来维系数天的生存罢了。

“所以,一定要快。”

李明都一边想,想起了当初与栀子一起乘坐胶囊像是电梯一样登上陆地的场景,一边冷静地开始将自己的意识沉入到对生物计算机的操控之中。

第三天的早上,赤堇山已经被来自四个中央的军队团团包围。四个中央的目光都已集中天梯与正在攀爬天梯的那孤立于人世的小小房间之上。

莲带着栀子一同站在地底巨大生物发电装置的边缘。第四中央的不定型们正在着急地检修这一巨大的装置。

但短短两天的时间,他们根本没办法完全恢复这精致的巨物的运行。

“换而言之……”莲冷酷地质问道,“升天之间必然会在太空中彻底失去动力,成为一具悬在绳索上的僵硬的尸骸。现在你满意了吗?栀子。”

栀子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望着遥远的天际。

她的面孔上有种母亲般沉寂的色彩。

大多不定型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显然的、无法事先预料的死局。

宇宙空间与地表不同,它不那么温情脉脉,它没有资源,它是一片虚无,而生物一旦暴露就会在短暂时间中死亡。

而接近天体的近层宇宙空间,则还要在前述几点上追加两条:不计其数的太空尘埃或垃圾,还有星球的磁场影响。

而高塔里的不定型则更为焦急。

“能不能让你们阿美西亚为我们这里供电!”

重获自由的指挥员一边联系周围,一边对白兰大叫道。

“完全想不到任何方法。”白兰恨恨地用自己的触须鞭笞了地面,“别说你们这里,我们阿美西亚都已经停电。太阳风暴袭击了整个赤道区域。这还不都是你们的原因,要不是你们异想天开——”

“这怎么就异想天开了?要不是你们突袭了我们,难道我们会失去对太阳的监测吗?如果不是为了无上明星,你以为我现在会在这里好好地帮你指挥?可去你妈的吧。”

指挥员争锋不让。

眼瞧着第三中央和第四中央又要争吵起来,来自第一中央的调停官脑袋发疼:

“好了,好了,你们要说,以后再说,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天梯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方法帮助到上面。你们要知道,时间已经不多了。今天傍晚,可能升天之间的能源就将耗尽。光靠一点太阳能是不足以延续的。”

问题抛下,不定型中没有任何一个能给予回答。

飞天之器尚且有悖论法球作为支撑。但谁都知道,没有能源的维系的升天之间是绝对无法活着抵达无上明星的。

而且也不会再有回头的机会。

他会失败。

我们也会失败。

这个概念在在场内所有不定型的脑海中盘桓,犹如一个可怕的诅咒。所有人的眼中好像都倒映出了那僵死在太空之中的升天之间的景象。

只是那时,指挥员突然收到了一条异样的情报,是太空望远镜发现无上明星表面的飞天之器少了包含尖顶、外壳与上部主体。整个天梯系统豁然全部裸露在一无所有的太空,在遥远的阳光下与无上明星一起被照亮了表面。

指挥员立刻联想到执念于悖论法球的第三中央,而发怒了:

“是不是你们做的手脚?你们是不是趁我不注意介入了我们的系统,我们的系统是很精致的,是不容许任何外来人胡乱的操作的。”

白兰听罢不解,他澄清道:

“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呀!不对,我倒要问你,现在飞天之器消失的那半究竟在哪里?你们下了什么指令?”

不定型的太空望远镜也不能真正没有遗漏地观测到未知的天际。这个问题他们是在第四天勉强恢复了一点微波通讯后才解决的。

当时,携有悖论法球的飞天之器的上半主体仍在不停地按照既定的程序向着四周拍摄图景。

第四中央的高塔便收到了一系列比原先离地球近得多的图案。在那些图案中,地表的不定型们看到飞天之器还拍摄到了它的上方和下方的丝线的样子。

这丝线不是第一根和第二根用以拉伸升天之间的对轴,而是、而是第三根。

它早已不在太空之中,而是紧紧地桎梏住第三根悬天的丝线用以高速地下滑之中。上面裸露出来的不定型的些许组织直接暴露在阳光万丈的太空之中,犹如一连串张开的泡沫,散发着七彩的光芒。

“如果不是地面上发出的命令,那么这个操作则是升天之间做出的,为什么‘飞天’要这么做?”

指挥员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