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价值的重建(1 / 3)

作品:《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最开始的两天,两个人一起把老房子的房间各个清理了一遍,老的坏的家具委托自动机器回收,地板被不定型舔得干净,然后细细地擦过,墙壁重新抹上了灰,窗户油漆过,围墙篱笆修好了,一切都焕然一新。

对这老房子原来的样子,李明都分外怀念,因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他小时候他的父母慢慢地造出来的。他在一百多年前的短短二十年间经历了一个从前工业的、到工业的、最后变成电子化的迅速变迁的时代。

如今是一百年后,变迁要比一百年前还要多。老房子的电路老化了,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维护机器拆除,需要重新布置,但原有的电网据说已退居幕后,有特殊用途,不再投入民用。有没有电对李明都来说无所谓,但秋阴说她有工作上的需求,也很难忍受二十二世纪相比二十一世纪更大的温差,更热的夏天与更冷的冬天,于是两个人一起询问了村镇自治委员会。委员会讲:

“现在一般是使用无线电源,我们会派人帮助你们的。”

过来帮忙的电工姓文,是一个和秋阴相似的冬眠人,秋阴是因为工作需求,他则是为了治病。病治完了,他也没钱了,而且也无法融入到新时代生活,于是便回到了地上普通人的聚落里。

“什么是无线电源?”

李明都问他。

“你看到那个了吗?”

开着旧时代样式的大卡车过来的电工指向了地平线上的光斑。李明都顺着他的目光,想起了自己在太空站上看到的光帆。

“那个发光的卫星可以辅助太阳能发电,使得这杆子上的太阳能板发电的效率变得很高。哪怕是阴天雨天也热得很。这杆子还能无线输电。无线输电,我也搞不懂,但总之要把这无线的电线杆子竖起来,竖得很高,然后在网络中把它注册了,自然会有隔空的定向的无线输电,它会从国内的无线输电网络里得到能量。”

无线输电就是没有线的隔空输电。

在李明都的时代,这是一个炒作得很火的概念,曾经血洗股市,然后引发了股灾,他也略有耳闻。

无线输电网络则是新的电网。如果说原先的电网是线状的,现在的电网是以接收器、发射器和中转器为弥散的点的复杂的点状。电力会通过高层大气发生传输,也需求卫星的控制。

民用的接收器杆大约有三层楼高,顶端还有像是风车的四片旋转的扇叶,李明都以为它还集成了一点风力发电的能力,姓文的电工说这其实是用来大气观察,检测风速风向的。

发电是发电的,到具体的家具电力使用,据说现代也有全部无线的电器,但对冬眠人一般还是老式电器配拉电线。

电工说:

“以前我小区里的人觉得基站会影响健康,他们很反对基站。那时候我嘲笑他们……但现在我觉得这无线输电网络也让人心里毛毛的,未来人都是代人,他们不怕,我有点怕。”

拉完电线,问题就算解决了。相比起电,水的问题让李明都更关心。不论是不定型的身体还是人的身体,都要喝水,而且喜欢喝好水。

水管的使用寿命在五十年以上,比电线长得多,老房子的水管在几十年前的维护中有过一次更换,给这些前时代的人所使用的供水系统也依然存在,也通过总管分流到了老宅里。但时间长了,水管并不干净,自来水的硬度变得很高,喝起来总有怪味。

解决水的问题在房子后头的小河。一百多年的治理后,小河意外清澈,烧沸了要比自来水好喝。

家具据说有许多未来人在儿童时期制造的便宜产品,他们从出生时就在使用机器身体,机器身体制造家具,就有点像两百年前的人玩积木玩具,风格迥异奇怪,李明都没有使用。附近有一片荒地在几十年前复林了,他从林子里找到了好的木头,按秋阴的图纸设计,与村镇的机器制造了简单的桌子椅子柜子橱子。

就这样,日复一日,在远离文明世界中心的地方,一个接近于他们记忆里的家正在逐渐成形。

有一天,秋阴坐在一块石头上,看李明都用借来的机器锯木头的时候,突发奇想地说道:

“很久以前,我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就是讲哪里哪里的人,现代社会的谁谁谁到了原始森林、到了荒地,过上了前工业时代的生活。有些还带了一些现代社会的刀具,有些干脆连刀具也不带,就徒手重建小屋,建水池,建他们的家。我曾经和人聊天时,常常觉得他们的行为很伟大,但想法很怪……”

李明都停了会儿,他用布擦了擦自己滚热的汗湿的额角,接着问:

“然后呢?”

“然后……然后……我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会变成这样的人。他们从两千年回到了两千年前,我们从两千一百年回到了一千多年前,倒是还比不过一百多年前的人。”

秋阴露着洁白的牙齿微笑了。她抬起头,看到了天上被风吹散的白云。

最后一步是开垦土地。

开垦土地需要报备。报备后,李明都就在老宅前头长满野草的土地上圈出了正方形的一块,设了防火隔离带。又割倒一大批荒草,聚到一块儿在太阳底下暴晒。准备烧田时,自治会通知他按照一个最新的在一百多年前定下的规定,他需要在黎明时候做完这件事情。在二十二世纪,这个规定已经没有意义,不过李明都选择了遵守。

在一个合适的天亮以前的夜晚,他走到田地的边缘,撒了前几日准备的柴油,然后往草堆里放了一把火。

火焰迎风一吹便向着开阔的星空蹿起,草垛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灰色的烟雾冲向天空,被风一吹,便向着地平线那边朦胧的光斑飞去了。

李明都在防火带外头负手而立,看着野草们先是焦枯,然后化为灰烬。差不多时候,身后老宅的厨房里传来一阵香肠烧焦的味道。那时恰好有十五个成人手臂大小的飞行机器聚群飞过了夜空,李明都朝着它们喊了一声:

“朋友们,有兴趣帮我看看火吗?”

七个机器飞走了,八个无人机停了下来,一个飞近了,合成声一板一眼地问道:

“公民,为什么要看火?”

他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