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渊(1 / 2)

作品:《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黑球稍微认真地盯住了李明都:

“你觉得里面是什么东西?”

李明都坦然地说:

“我不知道。”

“我还以为,”它讲,“你是觉得里面有什么东西,所以才来到这里的。很抱歉,我们还没有抓住它。一切还在准备,开始尚未到来。”

李明都也直勾勾地盯着它:

“虽然上次见到只是几天前……但对你,对这里来说,应该过去了非常长的时间,天球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准备吗?”

“这是什么意思?”

李明都顿住了。

黑球的回复属实莫名其妙,但类似的回复他已遇到过几回,现在李明都清楚这应该又是他们对于某些事情的观念并不相同,或者黑球想让他说出一些事情来。

“我的意思是时间上的差距。”

他说:

“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这是我少数铭记于心的天地法则。它描述了一个现象,物体在以近光速旅行时,自己的时间相对于外界的时间会变得更慢,就像时间凝固了一样……这造成了叫做双生子佯谬的现象。我从紫星云星簇到这个……昭阳星簇跨越空间的过程中一定度过了漫长的外界时间。”

“原来如此……”黑球默然倾听,“确实是有那么一回事情。你停在了‘上午’,而我却到了‘晚上’。”

说完,它头也不回地往外头走了。

李明都不依不饶地跟在黑球身后,大声问道:

“你要去哪里?”

黑球停了一下,它说:

“去能回答你的地方,你还不跟上来吗?”

两个球体前后离开站台,从横桥至于外壳的中轴“大梁”。

大梁看上去与其他的区域完全相似,都是平面,也可以说是有人力不能测量的弧度的曲面。但站在大梁上会感觉外在的茧体变得比别的地方重,行动起来稍有迟钝感。也因此,球体们多是行在大梁两侧。

但这次不同,黑球沿着大梁,李明都也就紧跟着他,在他的身后。若以站台为基准点建立一个球体模型,那两者便是到了天球的正北方,纬度六十度的区域。在这里的时候,已经能清楚地望到一根细线。或者本来这根细线就一直存在,只是被内壳遮挡了而已。

外壳的球面是向内蜷曲的,因此不存在地平线一说,若是没有内壳的遮挡,抬头便能望见世界的另一端。但内壳既然在这里,情况就大不相同。内壳形成的天际线使得大部分视野消失了。

在纬度三十度左右,内壳的遮挡变得微乎其微,或者他们确实已经很靠近了,这根细线变得非常明显,它的底端从外壳发出,而顶部则隐藏在了内壳光辉的背后。

从这里看,它像是一截一截的,每一截都由黑色细线区分。

等到更近,所有黑线消失了,它变成了方形的阴影。一截一截的认识也消失了,它变成了一连串像是行道树列阵一样排队的方柱。前面的柱子矮,后面的柱子高。

从他们的角度看,所有的柱子在一条直线上,后面的柱子相比前面的柱子,高出的分界线便是先前所看到的黑色部分,也是柱体的顶面。

“我们一般把这里叫做素覆盆,它对这个星簇的空间层面进行了距离上的区分。这一根代表了距离天球最近的一层。”

黑球站在最矮的一根立柱,轻巧地跃起,落在了那一小块方形的阴影中。因为它只是乒乓球大小的茧,落在这阴影里也显得合适。

“这里是做什么的?”

因某种不协的震动产生了风声,呼呼的风声传进李明都的耳帘。黑球说:

“还不上来吗?它是我们的望远镜。”

李明都应声而跃。同样小的蓝色的球便入了这盆中,随黑球一起向下沉去。这时,他才发现方柱是中空的,但也不完全空,罕见的、在这光滑的世界里李明都感受到的不是被排斥,而是像摩擦一样使得它们在这里的下沉变得迟钝。

在这里,李明都第二次看到了黑墙。

但那时,他还不晓得,只觉得周围黑漆漆一片,无物可见,便问黑球缘何如此。

黑球只说:

“你且慢慢来看。”

话音未落之际,像是穿云破雾,蓝色虚幻般的等离子光焰熊熊地在周围燃烧。天边缀饰着被烧尽的行星留下的火云。

他左右张望,看到自己和黑球都在一根弦上,但不在弦外,而在弦内。

“错了,这是你的错觉。”

黑球说:

“我们仍在外壳的内部,在素覆盆中以很微弱的距离移动,但我们周围能看到的环境,确实与弦发生了一一映射,景象被闭合时空曲线所衍生的透镜效应折射了。从而见到了远距离的波。”

“那之前的黑暗环境是折射尚未发生的过度吗?”

“你转头一看不就知道了。”

李明都闻言转头,于是整座恢弘的黑墙便在那瞬间映入了不定型的眼帘。他随银色泡沫来时曾远远望过一眼,如今近处但觉结构无边宏大,不见尽头。上面没有任何细节与纹理,所有一切可辨析的轮廓全部在相似的漆黑中消失,于是便像是没有底的深谭,也像是——

“一堵……黑墙。”

他喃喃地说道。

“那就是工具了。”

黑球在覆盆中向下,也在弦上向前。

离黑墙近或远都不影响它的暗匿。唯一能够辨识出来的只有偶然会掠过高墙的球体。高墙每逢这时会略微偏斜,透出它身后的明亮。球体们好像正在调整高墙的角度。李明都不确定这是不是球体的功劳,因为昭阳无处不在,像是太阳一样从星簇中向外放射的等离子火在推动一切。

“工具,是为了捕捉快子飞船而建造的吗?”

黑球没回答。没回答便是默认。

两个球体前后相随,在单调火焰的蓝空中飞行。这时,李明都才发现弦要比他想象得更不一样。

除却那些围绕得像是轨道一样的弦,也有开放得像是通往其他地方的弦。

那么是通往什么地方呢?

一个猜想来到了他的脑海中——

其他星簇的天球。

素覆盆的高低与弦离天球的远近似乎不具有直接的联系。两个球体一直抵达了接近昭阳星簇边境的地方。它们都是再度、再度看到了在星簇的边缘像是柱子般向着天空的火。

黑球说火没有超出星簇,星簇不是球体的,星簇的物质所在的就是星簇所在的地方。

“你带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呢?”

“你不是想知道快子飞船的真相吗?”黑球转过身体,变成正方体,从正方体的一面上射出指示用的光,“你看吧,‘渊’就在那里。”

李明都寻光望去,只看到了空,没有任何颜色的黑暗虚无,太空最根本的意义。

他不怀疑黑球会骗他,而是怀疑自己是否理解错了什么。

但再怎么观测,也什么都看不见。

黑暗无处不在,笼罩着一切,只有身后的昭阳火焰在熊熊燃烧,是动物们生存的最后边界。再往前,就什么都没有了。

它们好像正站在世界的尽头。

李明都想起了先前听到过的讨论,他迟疑地说道:

“是视界吗?它在向我们飞来,我们却看不到它。”

黑球并不惊讶李明都的认识,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