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畚箕县令(3000)(2 / 3)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父亲,究竟发生了何事,让您生出这么大的火气。”

李徵恼怒道:

“你还敢来问我,自己酒后口无遮拦,居然当众讥讽王猛,莫非你不知道桓熙有多么看重此人!

“落在旁人眼中,你何止是在羞辱王猛,更是在说桓熙没有识人之明!

“你我父子之间,大可畅所欲言,但你待客之时,竟然也敢这般说,你难道就不知道谨言慎行的道理!“

李顺大惊失色,他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桓熙作为桓氏的继承人,他可以贪财、可以好色,这些都不算问题,唯独不能没有识人之明。

而李顺讥讽王猛,认为他难堪大任,也就是变相在说桓熙用错了人,后果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桓熙原本是要借题发挥,若无王猛劝说,李顺如今只怕已经身处监牢。

如今父亲这般大发雷霆,必然是此事传到了桓熙的耳朵,正当李顺为此惶恐不安的时候,其父李徵为他指明出路:

“伱现在就去王猛府上负荆请罪,承认是自己酒后失言,求得他的谅解。”

李顺却觉得难为情,让他给一个贩夫走卒负荆请罪,这事要是传出去,只怕自己将会被人耻笑。

李徵见他犹疑,可谓恨铁不成钢,只得道出实情:

“你可知道,桓熙得知此事,扬言要将你斩杀,为王猛出气,若非王猛劝谏,你早已身首异处!”

李顺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他喃喃道: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李徵见状,继续道:

“顺儿,听为父一句劝,既然错已铸下,便要想尽办法弥补,如今桓熙并非报复,可保不准他哪天记起这事,我们全家都得受你牵连。

“你若能够忍辱负重,求得王猛谅解,为父替你使力,使其传为佳话,即使桓熙心怀芥蒂,碍于名声,也不敢再责怪你。”

李顺闻言,无奈道:

“孩儿悉听父亲教诲。”

当天,李顺便赤膊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县衙外请罪。

此举大出梁州士人的预料,来看热闹的在衙门外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不仅是平民百姓,还有不少世家子弟。

而王猛并未立即出门,直到黄昏时分,已经是下值的时候,王猛才步出衙署,看到跪在门外请罪的李顺,他故作惊讶道:

“阁下若有冤屈,自当击鼓鸣冤,为何负荆跪于门外。”

李顺强忍后背的刺痛,赔罪道:

“在下李顺,本县人士,此前酒后失言,对县君多有冒犯,还请县君见谅。”

王猛闻言,将李顺扶起,当众笑道:

“我说是谁,原来是将我称作畚箕县令的李家公子。”

说着,王猛为李顺解下荆条,对着前来瞧热闹的人群说道:

“我王猛生在青州,自小遭遇兵祸,颠沛流离,这位李公子说得不错,我曾贩卖过畚箕,这编织畚箕的手艺,至今还没有忘记。”

听他自嘲,有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来,王猛并不介意,他指着衙门外的鸣冤鼓,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