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王谢同游(1 / 2)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桓温与妻儿重聚,如今又抱上了孙子,自是其乐融融。

而在长安城的未央宫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过去,谢道韫每天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如今儿女们都被送去了洛阳,就连周幼娘也被接回了周府,与父母团聚。

谢道韫面对着冷冷清清的椒房殿,一时半会,还真的难以适应。

不仅是她,李媛、韩嫣在洛娘、如意离开后,也是整日里怏怏不乐。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眼下骨肉分离,心里又怎么会舒坦。

至于桓熙,则与妻妾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未受到儿女们离开的影响。

只不过谢道韫还没有来得及与王猛提起这件事情,司马兴男就带着众人去了凉州。

谢玄跟着到了凉州以后,又在谢道韫的提议之下,被桓熙留在左右。

“还请逸少代为转告,谢某志向不在为官,无需再劳使者往返奔波。”

谢玄岁数还小,年仅十二岁,现在就安排他出仕,为时尚早。

谢道韫自然放心让丈夫去调教自己的弟弟。

桓熙当然清楚自己小舅子的本事,他笑道:

当然了,以桓熙的身份地位来说,这两条其实也不算是缺点。

王羲之闻言一怔,认为谢安是在诡辩,说道:

“秦以暴政而亡,与勤政与否,又有何干。”

王羲之无奈道:

倾尽江东、淮南之力北方,却落得贻笑大方的结局。

桓熙在谢道韫面前对谢玄不吝夸赞,谢道韫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又是休沐的好时光,会稽太守王羲之与隐居在会稽郡的好友谢安相约,前往秦汉时期闽越国的国都冶城怀古。

旧城早已被废弃,二人登上城楼,举目四望,好似看遍了数百年来的兴衰变化。

王羲之点头应下。

谢安并不认同王羲之的观点,他反问道:

“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图强,纵使吞并六国,终究二世而亡,这莫非也是执政之人空谈所致?”

谢安说的倒也是实情,陈郡谢氏作为桓熙的妻族,阿满的母族,哪怕谢安终身不仕,也不会动摇陈郡谢氏在新朝的重要地位。

“如今正值乱世,边境不宁,会稽王执政多年,毫无建树。

扬州,会稽郡。

不仅自己声名狼藉,更是给到桓温借口发难,把江州要了过去,造成了晋室如今的窘迫。

“夫君只要用心调教羯儿(谢玄),将来,他一定能够帮上夫君。”

如今正是创业的时候,妻族人才辈出,反而是件好事情。

“正是你们谢家的女婿。”

“至于宗族荣辱,无需谢某挂心,将来桓氏得国,自有陈郡谢氏的一席之地。”

谢安时年三十五岁,无论如何都不算年轻,期间数次拒绝朝廷的征辟,名望如水涨船高,但也惹来不少非议,认为他是在效仿殷浩养望。

谢安闻言,好奇问道:

“不知是何人能够请动逸少?”

谢道韫挽着桓熙的胳膊,说道。

谢玄的聪明才智,同样不遑多让,至少在回答桓熙的问题时,哪怕偶有不合桓熙心意的时候,但也总能说得通道理。

况且桓熙公务繁忙,哪怕有王猛这个大管家为他总揽庶政,可许多的军国大事,还得由桓熙亲自拍板决定,哪来的闲心去挂念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