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行至襄阳(2 / 3)

作品:《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而手令的内容倒也简单:河套军事,皆委于艾,遐副之。

谢艾能够被逼得拿出这道手令,必然是邓遐的想法有可能将三军将士带往危险的境地。

此时,就不能再去顾及邓遐的想法了。

即使邓遐心里不舒服,以桓熙的能耐与地位,有的是法子安抚他。

可一旦河套失守,才是真正的悔之不及。

桓熙这人,历来是分得清楚轻重的。

当桓熙南下,谢艾北上之际,他的叔父桓豁也已经离开了洛阳,并先桓熙一步抵达了襄阳。

如今留守洛阳的是桓温的部将毛穆之。

毛穆之,字宪祖,小名虎生,是前豫州刺史,大将毛宝之子,起初以字行于世,又名毛宪祖,但是为了避讳桓温母亲孔宪的名字,于是又换回了毛穆之一名。

所谓避讳,一避本朝历代帝王与皇后之名;二避长官及其父祖的名讳;三避圣贤之名;四避家中长辈之名。

当然,较真来说,毛穆之的情况不属于其中四类,毕竟桓温虽然是他的长官,但也只需要避桓温父祖的名讳即可,如今毛穆之却在避孔宪的名讳,足以表明他的态度。

至于他借此向桓温表忠,只因为毛穆之是前荆州刺史庾翼的旧部,曾担任参军一职。

江州刺史庾冰死后,庾翼接管其兄部众,镇于夏口,又命其子庾方之留守襄阳。

由于当时庾方之年幼,难堪大任,庾翼认为毛穆之才能出众,于是派遣毛穆之辅佐其子。

在庾翼死后,庾家离开荆州,毛穆之就此归入桓温麾下,曾参与伐蜀一战,屡立战功,此后又随桓温北伐,被桓温留在洛阳辅佐桓豁。

如今桓豁需要南下奔丧,代替他留守洛阳之人,也只能是毛穆之了。

洛阳的三万降卒,如今早已完成了整编。

虽然战斗力不是太强,但好在西侧的弘农郡有邓羌的三万精兵,东南侧的襄城郡有乐弘的一万部众,而桓温同样在洛阳西南侧的南阳郡留有驻军。

毛穆之凭着三万将士,足以坚守到援军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