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寿安乡场(2 / 2)

作品:《官场:我的仕途从击毙悍匪开始

目前确定失联的女孩是二百五十三人。

其中有四十几人是确定被带到国外,进入暹罗国境内失踪。

其余的两百人分散在国内各大城市。

因为这些人离开西康后再没有跟家里联系,排查起来很困难。

只有在主要务工城市的暂住系统中查询。

有的人或许根本就没办理暂住证。

想要找到无意义大海捞针。

杨霄没想到只寿安乡就占了二十七人,超过总失踪人员的十分之一。

难怪罗三娃能拉起几百人到康城去。

农兴业清叹一声,说道:

“杨局,寿安乡穷啊!

地无三尺平,每年累死累活也没多少收成。

这里的村民重男轻女的情况非常严重。

因为男孩可以成为家里重劳力啊。

早几年还有生了女孩丢粪坑溺死的事发生。

这几年随着咱们乡政府和乡派出所挨家挨户宣传法律,情况才有所好转。”

杨霄对山区糟糕的情况有所准备,可是听到农兴业的话还是忍不住咂舌。

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可是寿安乡仿佛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看不到任何发展的迹象。

唯一有变化的或许是乡政府刚刚在年前粉刷了的院墙吧。

集市里最常见的就是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身边跟着一个或者几个半大的丫头。

小子手里拿着饼。

丫头们只是眼巴巴地看着。

等着饼从弟弟手里掉下来,飞快地从地上捡起来,往嘴里塞。

这样的场景对出生在蓉城的杨霄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在杨霄的记忆中,姐姐才是家里最受宠的那个孩子,有什么好东西都得给姐姐留着,姐姐没回家之前,杨霄连碰都不能碰。

难怪女孩们有机会出山,就不再跟家里联系,她们根本无法担起家庭沉重的负担,渴望逃离原生的家庭。

国家脱贫的工作任重道远。

杨霄记得二十年后,国家才宣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

像崇礼县这样的地方,是最后一批脱贫的地区之一。

杨霄不是政务官员。

对眼前的情况也无能为力。

他能做的只有为农村们创造出安定的治安环境。

农兴业没有注意到杨霄表情的变化,继续跟在身边说道:

“这几年新盛学校的招生老师都会到寿安乡来。

动员村民们把辍学在家务农的女孩送学校去,不但不要学费,还为孩子们提供食宿,有些孩子去了新盛学校,每星期还能往家里带一些学校发的东西。

所以咱们乡去新盛学校读书的孩子多,没再回来的也多。

比如张伟才家的大闺女……”

三人已经进入乡场的主街。

两边的路牙上摆满了箩筐、挑子,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道路变得拥挤起来。

农兴业得推开面前的人,才能跟上杨霄的脚步,跟杨霄说起张伟才家的情况。

在农兴业口中,张伟才是个不讲道理的浑人,因为老婆连着生了两个闺女,让他觉得在乡里抬不起头来,隔三差五地打老婆出气。

三年前,乡里来了个跑场的货郎,张伟才的老婆让货郎给拐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