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章节正文阅读

(2 / 2)

作品:《兰芳

比如允许张秀才在投降后保留两万人的直属军队,改编为大清绿营,允许张秀才处理王小二所部的战利品,清军抵达接收西安之后,张秀才可以加入汉军镶黄旗,成为一个荣耀的旗人,成为带清的自己人,以此确保安全。

并且王杰立刻就派人回去向皇帝永琰汇报消息,请求永琰支持他的决策,以推动西安的光复。

张秀才得到了王杰的保证之后,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打算向投靠自己的部下军官文士通报,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之后,决定动手。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安排自己手下的精锐军队进攻王小二所部,王小二所部不敌溃散,杀到第二天上午,王小二所部完全崩溃,王小二本人被围困在了西安城东北角的一座民房里做最后的抵抗。

意识到张秀才是真的打算灭了他投降带清,王小二十分悲愤,他亲自叫骂张秀才,说张秀才居然相信清狗的承诺,难道不害怕被卸磨杀驴吗?

现在清狗能给他诸多好处,是因为他王小二还在,他王小二一旦死了,张秀才还有利用价值吗?

以清狗的行事风范,一定会卸磨杀驴的!

王小二希望以此说动张秀才,让张秀才幡然醒悟。

然而王小二没有意识到,张秀才已经有了相关的预案,所以才选择了向王杰投降,并且献上王小二的人头做投名状。

王小二在绝望中做最后的抵抗,最后房屋大门被火炮轰开,王小二本人在绝望中自杀,张秀才顺利打败了王小二所部,获得大量战利品,还顺便把王小二所部的一些头头脑脑都给杀了,精挑细选一些青壮加入自己的部下,整编了军队。

等王杰带领清军抵达西安附近的时候,张秀才派人送去了王小二等人的头颅和一些“违禁”物品,王杰大喜,想要入城,但是张秀才表示需要等到清帝圣旨、确实加封之后才能献出西安城。

王杰的部下感到愤怒,但是王杰制止了愤怒的部下,答应了张秀才的要求,驻兵城外,并不入城。

另一边,刚刚搬迁到太原定都的永琰因为接二连三得到了王杰战胜的消息,很高兴,欢乐之下终于下诏允许和珅组织一场比较丰盛的宴会在三月初一进行欢庆,还装模作样的学他老爹搞了一次春耕秀,俨然一副大清江山即将恢复的架势。

随后,他就接到了王杰送来的战报,读到王杰请求让张秀才加入汉军镶黄旗并且允许他担任陕西提督、统领两万绿营兵的建议时,明显有些犹豫。

他找来了和珅、永锡、轮柱等旗人、宗室重臣进行商议,一群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在和珅的建议下,永琰答应了王杰的建议,应允了王杰提出来的对张秀才的承诺,并且写下了圣旨,发往西安。

不过这个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和珅办事离开之后,永锡单独留了下来。

“皇上是否对此事有些忧虑?”

眼见自己的心思被永锡看穿了,永琰也就没有继续隐瞒,把自己的心事全都告诉了永锡。

“王杰连战连捷,平定诸多叛逆,这个事情朕自然很高兴,能够兵不血刃收复西安,朕也很高兴,但是永锡,朕总是有点放心不下这个事情,心里总是打鼓,你能否为朕解惑?”

永锡点了点头。

“皇上的忧虑,可是因为担心汉人势力就此做大?”

“你懂朕。”

永琰叹息道:“王杰是能臣,朕很高兴,但是王杰到底是汉人,眼下大清损失太多旗人,就算不断收纳旗人,也多是汉军旗人。

汉军旗人除了最早的一批陈汉军,到底还是汉人,与咱们不是一条心,这样的旗人再多,战功再大,也不能挽回危局。

跟随王杰征战的也多是汉人,少旗人,他收降的自然也都是汉人,最多是汉军旗人,汉军旗人不是大清之根本。

当今天下,满蒙旗人少,汉人多,长此以往,迟早朝堂上、军队里都是汉人而不是满蒙旗人,如此一来,朕如何安寝?永锡,你有什么办法吗?”

永锡也只能叹息。

但是他明显比永琰要想得多。

“只恨兰芳贼人凶狠,杀我太多族人,以至于情况一发不可收拾,眼下我族人青壮折损六成以上,短期内根本无法弥补,若要维系大清江山,只能仰仗汉人和汉军旗人。

当前局势下,汉军旗人总比汉人更加可靠,所以奴才建议,还是尽可能的多把能臣猛将收归汉军旗,然后予以较高的待遇,使之与普通汉人区别开来。

尽可能优待汉军旗人,而苛待一般汉人,这是先祖留下来的以汉制汉之策,如此能使汉军旗人更有可能效忠大清而不轻易背反。”

永琰闻言,思考了一阵子,缓缓道:“如此一来,汉军旗人人数大涨,八旗又要以汉军人数居多,朕如何放心的下?”

“汉军旗人在太上皇出旗之策推动之前,本就是八旗里最多的,顺治爷、康熙爷,还有雍正爷之时,汉军旗人都是最多的,最多的时候甚至能到七成,当时不也是风平浪静吗?”

永锡缓缓道:“若要以汉制汉,就必须要给汉军旗人不一样的待遇,使之忠诚,再把其他汉人的不满转移到汉军旗人身上,如此,就能确保我大清皇室与满蒙旗人的安全。

说实在的,皇上,奴才要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当初奴才就很不赞同太上皇的出旗之策,出旗之策把太多汉军都给剔除了,这不利于大清在汉地的统治,这只会加重汉军旗人对大清的不满。

这些汉军旗人觉得他们的先人也是跟着大清南征北战的,现在大清坐稳江山就要卸磨杀驴,他们心里又该如何埋怨朝廷呢?

如果能尽可能多的保留汉军旗人,至少汉军旗人和汉人都会对大清怀有感念之心,愿意积极进入汉军旗,如此,大清才能兴盛啊。”

永琰寻思了一会儿,觉得永锡说的有道理。

“这一点朕倒是没有想明白,你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

永锡连连点头。

“毕竟汉地还是汉人最多,我满洲人较少,如果不能以汉人为主,反而排斥汉人,当然会使汉人不满,于是群起而攻,太上皇实在是操之过急了,圣明如康熙爷、雍正爷可都没有这样做啊。”

“嗯,伱这话有点道理,朕……朕再好好想想。”

永琰对永锡的话略有些感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