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到七零开工厂 / 章节正文阅读

92、092(2 / 4)

作品:《穿到七零开工厂

余思雅不想要县里的钱,拿人手短,要了财政拨款,以后县里要插手清河鸭的事就没那么好拒绝了。所以她连忙笑道:“我理解的,咱们县里财政紧张,咱们清河鸭就不给县里添麻烦了,只要有梅书记这句话就行了,谢谢梅书记对咱们清河鸭养殖场的大力支持。”

又扯了几句,余思雅才笑容满面的挂断了电话,然后对上了王书记复杂的眼神。

“那个,余厂长,梅书记想将饲料厂建到别的地方啊?”

余思雅笑看着他:“你不是听到了吗?还是建在咱们红云公社。”

他当然听到了,但这不是不确定吗?只有亲耳从她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他才放心。

“这样啊,余厂长,你放心,咱们公社也全力支持余厂长你,我这就回去查看一下地图,尽快将建厂的地方给你们选出来。”失而复得,王书记干劲十足,就想早点将这个事给确定下来,省得被别的公社听到了,跑到县里要厂子,万一梅书记顶不住压力,建到其他公社,那他得后悔死。

余思雅由着他去:“行,那就辛苦王书记了,等选好了址,你告诉我一声,我再去看看。”

“没问题,余厂长还没吃饭吧,我就不打扰你了。”王书记起身告辞。

余思雅扭头才看到马冬云拿着饭盒站在门口。

“王书记慢走。”马冬云跟王书记打了声招呼,然后拿着饭盒进来,递给余思雅,“你一直没去食堂,菜都没了,这是食堂师傅特意给你做的,赶紧趁热吃吧。”

余思雅接过饭盒打开,里面是苦瓜炒肉,不过肉比较多,几乎占了一半的分量。估计是食堂给她开的小灶,她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粮票和肉票递给马冬云:“替我转交给食堂。”

马冬云诧异地看着她,不知道该不该接这个票。

余思雅又把票往前递了递:“拿着啊,我是厂长,更得以身作则。”

她现在每个月一百多的工资,年底还要发几百块的年终奖,学校每个月还有补贴,又没什么负担。这些钱足够她过得很滋润了,为什么要贪这个小便宜?

“哦,好。”马冬云赶紧接过票,“我这就给食堂送过去,让他们下次别这样了。”

余思雅很满意她的态度:“嗯,这就对了。让他们不要搞任何特殊化。”

吃过饭余思雅交给马冬云另外一件任务:“你把我们厂子里初中以上文化职工的资料整理一遍,交给我,我一会儿要看。”

马冬云连忙出去工作。

到了下午三点多,她将资料拿了过来,余思雅逐页翻过,一边翻一边询问马冬云这些人的表现,最后她挑选出了十个职工的材料,递给马冬云:“将这十个人的背景,在厂里的表现再给我查查,查仔细一点,不要提前告诉他们。”

马冬云诧异地看着余思雅:“余厂长,这些人有问题吗?”

余思雅摇头:“不是,我对他们另有安排,所以要先了解他们的能力、品行和做事的原则。”

至于具体什么安排,余思雅没说。

马冬云接过资料收了起来:“好的,余厂长,对了,你本来说明天就要去省城,这次要多呆几天再走吗?”

余思雅揉了揉眉心说:“看看吧,明天不走就后天走。”

要开饲料厂还得进城才行,机器、饲料配方这些问题得解决,这几件事情是最麻烦的,得她自己亲自去活动。

也不知道王书记那里地挑得怎么样了,余思雅拿起电话打去了公社:“王书记,地你选好了吗?”

王书记已经在地图上圈出来了地,笑呵呵地说:“我还想让小沈一会儿去接你呢,等太阳没这么晒了,咱们去实地看看,余厂长,你觉得怎么样?”

余思雅很满意王书记的做事效率:“成,我收拾一下就过来,麻烦王书记再等我一会儿。”

等到四点,太阳没那么热了,余思雅戴上草帽,骑着自行车去了公社。

王书记、小沈,还有槐树村的村支书、大队长都在等着她。

“余厂长,你来了,我看中的地是这块,就公社出去挨着马路,属于槐树村的,我把他们村支书和大队长都叫过来了。”王书记见面就说。

槐树村的村支书和大队长也立马表态:“余厂长,厂子要多少地,怎么建,你尽管说,咱们大队一切都配合公社。”

瞧瞧清河村自从建了厂,村支书和大队长去公社开会的时候都隐隐要高出其他大队一截,更别提招工也是清河村招得最多,日子过得最红火的。如今傻子都知道,厂子建在自己村,那就是占便宜的事。所以对新的厂子建在他们村,他们真是求之不得,要哪块地都愿意给,就怕余思雅不选他们。

面对两人的殷勤,余思雅笑了笑,语气客气有礼:“好,谢谢周支书和李大队长,麻烦你们带我去看看吧。”

一行人去了目的地,果然如王书记所说,交通非常方便,就挨着通往县城的沥青路,而且这片区域地势平坦,面积也比较大,非常方便建厂。

余思雅没有意见:“可以,这块地非常好,辛苦王书记了。不过厂子要尽快建起来,这件事得公社跟社员沟通,等这季庄稼收了之后就不要种了。”

地里的玉米须已经干了,玉米棒子快成熟了。

槐树村的村支书说:“好的,余厂长,你尽管放心,再过半个月咱们就准备收玉米了,收完玉米我让人将土地平整出来,保证弄得干干净净的,让厂子尽快动工。”

“行,辛苦你们了。”余思雅客客气气地说。还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办事舒服,看看,大家工作都这么配合,厂房的事半天就敲定了,都不用她操心。

告别了槐树村的村支书和大队长,余思雅和王书记、小沈一起打道回公社。

路上,余思雅主动提起:“王书记,过两天我还得去省城一趟。槐树村这边厂房的事就劳烦你先盯着了,等过几天我确定了饲料厂的厂长人选,再让他来监督建厂的事。”

闻言,王书记沉默了两秒,侧头问道:“余厂长,养殖场这么忙,你又要上学,饲料厂的人选有想法吗?”

听出王书记对这个厂长似乎有点想法,余思雅不想给他机会,装做没听懂:“有了,我准备从清河鸭养殖场的职工里挑选几个表现比较好的到新厂子主持工作,目前有几个人选,还要再考察一段时间。”

王书记明白了余思雅的意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去年那个踌躇满志的他,他很清楚他跟余思雅之间的差距。如今他在余思雅面前已经没有多少话语权了,这个厂长的事余思雅不愿意放手,他也没插手的余地:“你有了人选就好,有什么需要公社配合的,你尽管说。”

说到这里,王书记心情很复杂。毫不意外,今年县里工作总结报告,他们红云公社肯定又是一枝独秀,这么下去,等他任期满了肯定得往上提一提。

什么贡献都没有,就直接升职,按理来说,他应该高兴才是,可一想到自己竟是吃一个比自己小好几岁姑娘的软饭爬上去的,王书记就总觉得脸发热。

余思雅没留意到王书记的别扭,笑着说:“谢谢王书记,咱们一起努力将红云公社建成丰宁第一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