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到七零开工厂 / 章节正文阅读

123、123(2 / 3)

作品:《穿到七零开工厂

饲料厂成立小半年了,虽然现在逐渐有了单子,但还是差羽绒服厂一大截,就更别提集团的顶梁柱食品加工厂了,如今他们饲料厂是整个集团最拖后腿的厂子。饲料厂迟迟打不开局面,施立平心里挺着急的。

余思雅倒是挺淡定的,还有心思开玩笑:“对啊,我这次就是去推销的,等我的消息吧,成了吃肉喝汤,不成就继续吃糠咽菜吧!”

施立平被她这一噎,登时有些无语。

见他不说话,余思雅收了戏谑的口气,认认真真地说:“施厂长,咱们的饲料试验数据都是你亲自记录的,你对它都没信心吗?”

施厂长立即否认:“当然不是,我们的饲料很好。”

“这就行了,只要你们能做出好的产品,我向你承诺市场不会埋没好的产品。你只要做好生产,把控好质量就行了,其他的事由我来考虑。”

余思雅的声音没有任何的变化,语气也没有任何的起伏,可却奇异地抚平了施立平这段时间积累的压抑和焦躁。

哪怕明知余思雅看不见,他还是用力点了点头:“嗯,余总,我相信你,咱们清河鸭饲料厂在你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在全县站起来!”

全县这市场多小,不过没确定的事余思雅从不多说,她更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

“嗯,记得将材料准备好,及时给我送过来。”余思雅说完就慢悠悠地挂断了电话。

施立平的担心是多余的,等过阵子梅书记他们开完会,鼓励各个公社自己建厂子搞工业后,各大厂子为了快速积累原始资金,都会去买饲料的,毕竟喂饲料一年能多养一批鸭子,这多出来的可都是大团结,他们明年自己干的启动资金。自己干跟帮别人干,这个积极性能一样吗?

鸭饲料有清河鸭养殖场做后盾,不用担心销量和市场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猪饲料,这是一片更广阔的市场,也是清河鸭饲料厂做大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为了能尽可能地说服黎市长,这几天,除了上课时间,余思雅都在查丰宁市的资料和各种报道。可惜丰宁市在C省太不起眼了,再加上这会儿信息传播太落后,省图书馆能查到的资料都比较陈旧,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周日那天,余思雅又特意去找了路明惠,请她帮忙查查丰宁市的报告,然后发现丰宁市这些年上省报都屈指可数。

哎,真正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级市,估计等以后划车牌都是Z字车牌的命。

一晃到了周五,余思雅提前一节课下课去了门市部,第一件事就是问叶梅:“梅书记那边这两天打电话过来了吗?”

叶梅连忙说道:“昨天打电话过来了,说将时间约在周日中午,你们直接去汇合就行了。”

余思雅一愣,当初不是说好周六或者周一的吗?因为周日是假日,余思雅可不好在这种日子去拜访黎市长,打扰人家休息。

“你确定是周日?”余思雅侧头问叶梅。

叶梅肯定地点头:“对,胡秘书还说了,说下周黎市长要出差没时间,所以提前将日期定在了周日。胡秘书说他们在丰宁市汽车站等你。”

原来是这样,难怪将日期改了。这样也好,她周日一大早就出发,要是谈得顺利,说不定还能当天就回来,这样周一也不用请假了。

余思雅便问叶梅:“施厂长的材料送过来了吗?”

“今天带上来了。”叶梅赶紧去将资料袋拿出来。

拿到东西余思雅也没久留,说了两句话就走了,她得赶回家研究这些资料,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花了整整大半天,余思雅将施立平送来的试验资料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又亲自写了一份猪饲料推广普及的前景和经济效益。

做好这些,余思雅揉了揉额头,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晚上十一点了,在这个没什么娱乐,大家都习惯早睡早起的年代来说,这个点已经算是熬夜了。

余思雅打了个哈欠,疲惫地躺到了床上,沉沉睡去的时候,她总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什么。

为了赶上省城去丰宁市最早的那趟车,余思雅早上六点就起床了,直奔汽车站而去。买票,候车,一路颠簸,到达丰宁市已经是中午11点了,余思雅出了站就看到了停在路边的小汽车。

这个年代小汽车实在是个稀罕物,路上都见不到几辆。余思雅大步走了过去,还有二三十米远的时候,副驾驶座的门被推开了,胡秘书下车朝余思雅招手,然后拉开后座的门:“余总,辛苦了,上车吧!”

余思雅坐进去,不好意思地说:“梅书记,让你们久等了。”

梅书记摇头:“我们也是刚到,走吧,先找个地方吃饭,然后再去见黎市长。”

余思雅没有意见,十一点多这个时间本来就挺微妙的,这时候去拜访也不合适。他们找了个国营饭店吃了饭,然后再去拜访黎市长。

因为事先约好了时间,黎市长就在办公室里一边处理文件一边等他们的。

他们被秘书领进去的时候,黎市长还在忙活,头也没抬地笑道:“老梅,你们等我一会儿,马上就好。”

梅书记笑着应好:“成,我们先蹭你的茶喝。小余同志,黎市长这里的茶很不错,你一会儿多喝两杯,错过就没机会了。”

黎市长被逗笑了:“这么喜欢?小武,待会儿记得送梅书记和小余同志一人一包茶。”

武秘书立即应道:“好嘞,黎市长。”

梅书记乐了:“小余同志,我今天可是沾了你的光,平时来这里,黎市长可舍不得给送我茶。”

黎市长放下笔,盖上笔帽走了过来,哼道:“好你个老梅,在小辈面前说我坏话,我这里你什么东西没顺过?”

他坐到余思雅和梅书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打量了一下余思雅,啧啧道:“我早听说清河鸭的小余同志年少有为,这传言还不尽实,小余同志有二十了吗?”

余思雅有点泄气,她已经尽量打扮得成熟老成了,可这张脸还是太嫩了,第一次见面,大家都关注她的过于年轻去了。幸亏她没混官场,不然光这张脸都要拖累她好多年。

“黎市长说笑了,我今年都22岁了。”余思雅笑道。

黎市长点头:“那也挺小的,比我家那臭小子还小好几岁呢!”

梅书记放下了茶杯:“黎市长,别说咱们余总的年龄了,说正事,上次我提的养猪场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领导要多多支持咱们的工作啊。”

黎市长上下打量着梅书记:“我说老梅同志,一段时间不见,你这脸皮变厚了啊!”

以前这老梅同志多耿直的一个人啊,如今也学会耍赖要好处了。

梅书记脸有点热,但想着还有下属在面前呢,他不能露了怯:“黎市长,我说正事呢,这怎么能叫脸皮厚?你当时答应我考虑的,小余同志一个女同志,这么远赶来,你总得给个答复吧?”

余思雅看出来了,梅书记跟黎市长的关系应该不错,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私底下怎么回事就不好说了,但两人至少都属于改革这一派的。

她赶紧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和写的报告,笑盈盈地说:“梅书记,我的报告你们还没看呢,先看看报告再说!”

黎市长瞥了他一眼,没说话,但眼神透露着一股嫌弃,似乎在说,看看办事还没小同志周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