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烈火南明二十年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15章 局势分析(2 / 3)

作品:《烈火南明二十年

他问得倒是不错,高衡虽然远在安南,但是对大明的局势的关心一刻也没放下,他不知道随着自己的到来会不会产生一些蝴蝶效应,所以一直千方百计从海路和陆路不断收集来自大明的消息。

比如目前的局势,他就已经整理出来,在图上标注了各个势力范围的区域,在军部,他也经常和成子龙研判局势。不断推算各个势力的进攻方向,或者说想要预测清军可能还会有多久打到这里,自己又还剩下多少时间进行战备。

听到郑森这么问,高衡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道:“我在安南,对内陆局势并不是太了解,很多消息也是道听途说,知道的不准确,这一方面,相信少帅是专家,我倒是想听听少帅的高见,京师失陷,流贼又被击败,清军入关,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这可不是好兆头啊。”

郑森面色凝重道:“将军说得不错,不过弘光帝已经在南京重建朝廷,目前我对局势有三点看法,第一,李自成恐怕是顶不住多久了,其在京师和各个占领区倒行逆施,追赃助饷引起民间激烈反抗,不管是清军还是原明军还是地主民众,都站在了流贼的对立面,加上一片石新败,流贼的势力将会彻底被赶出北直隶。”

郑森捡起木棒,在地图上比划道:“将军请看,一旦退出北直隶,李自成就只能回到原本起兵的西北地区,这地方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民生凋敝,人口稀少,已经不适合做根据地,流贼一旦被逼退,实力锐减,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高衡点了点头,这个判断附合历史,历史上李自成也确实是一蹶不振,最终灭亡的。

郑森又道:“再看清兵,流贼若是退出北直隶,这一片空白必然是清军来填补,吴三桂降清,开了个非常不好的头,恐怕北方会有不少人转头降清,这样一来,北直隶、山东甚至是河南恐怕都会落入敌手,清军八旗主力虽然不多,但是各族仆从军甚多,若再得到北方人口,实力会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应该就是彻底消灭流贼,统一北方。”

随即他在长江以南画了一个圈道:“再者就是大西军和大明朝廷,大西军偏安一隅,若是李自成完了,张献忠日子也不会好过,从大体局势上看,最终会形成三家鼎立的状态,张献忠便是蜀国,北方被清兵占领,是魏国,大明目前的地盘和吴国重合。”

“但今非昔比,不能简单套用当年三国鼎立的局面。”郑森话锋一转道。

“如今南北方已经发生调转,汉朝时期北方比南方好,宋代之后,经济和政治中心皆南移,现在是南方超越北方,国朝太祖皇帝,便是在南方建国,北伐消灭了暴元。如今,只不过回到了当时的局面,南方并未受到兵灾侵袭,经济发达,环境相对稳定,人口稠密,只要朝廷精心练兵,整合军队,挥师北伐,定能成功。”郑森挥了挥拳头,颇有信心道。

事实上,郑森可不是胡乱说,这代表了当年明朝人的主流观点,事实上,若不是高衡开了上帝视角,他也不会觉得南明这么快就完了。毕竟从当年的情况来说,南明可比南宋好很多,首先是南明朝廷完整,南京六部本来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紧急情况保留的,南宋匆匆建立朝廷,南明是皇帝一去南京立马就能有序运转。

其次是南明的经济、政治、军事条件吊打南宋,南方部队建制完整,还有福建水师,人口非常稠密,北方连年战乱,大量人口南移,只要朝廷用心,重新征召数十万大军易如反掌。更不要说南方经济发达,大明朝的赋税重地都掌握在南明的手中。

最后就是人心向背,弘光朝廷建立,各个王爷之间的争斗算是稳定下来了,流贼建虏在北方不干人事,大家都盼望着王师能尽早打回来,长江北岸和黄河流域还有不少义军,随时可以给官兵接应。只要大家上下一心,再次北伐,清兵毕竟是异族,位子是坐不稳的。

再不济,退一万步说,即使不北伐,光靠这么多好牌,守住南边的半壁江山是一点问题没有,清兵也不敢贸然渡江,大家划江而治也不是不行。可谁能想到,南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真是应了顾诚先生的话,内斗就要亡国,亡国还要内斗。

高衡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郑森一愣,“怎么,莫非将军不认同在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