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若能天人合一处,心生本易道平安 第二十三章(2 / 4)

作品:《山人养鹿理论与实践

苏东坡当年的这段公案可谓家喻户晓,世人皆知,流传千百年来始终是赞不绝口。

其实作为养鹿人何尝不是如此,都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然而事实是稍有不慎就会跌落万丈深渊,一蹶不振。

所以处于这样一个“兵者,诡道也”的商业圈,在鹿贩子的眼中其实养鹿人从始至终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猎物;

所以处于养鹿人还是从事养鹿行业的初级阶段,那么为了更好的躲开猎手的围剿就要难得糊涂的去伪装其自己。

伪装的不过程中不是体现在不懂装懂,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学会“端坐紫金莲”,才能不被“八风”所吹跑。

有的人会说,这样的谨小慎微岂不将养鹿事业看的过于复杂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对于真正懂得养鹿的人而言,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只要坚持求真的心反而还会更加的容易,更加的得心应手。只是相对于学习阶段的养鹿人则必然要如此的这般谨小慎微,这不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是在这个阶段还看不透鹿业养殖的本来面目,故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显得相对复杂罢了。

鹿贩子惯用的伎俩也正是因为看透了养鹿人的弱点,故而方才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实施“教育”的过程。

针对于养鹿人已经搞懂了的问题,鹿贩子会从侧面瓦解养鹿人的己见;

针对于养鹿人还没有搞懂的问题,鹿贩子会从正面瓦解养鹿人的防线。

在这种防不胜防的过程中,普遍的养鹿人都会在此处涉及再一次的被腰斩的高风险。

原本如如不动的心,不是被美色所诱惑,而是被巧舌所带动。

虽然对于养鹿人而言那种“难得糊涂”是非常的有效,但是触摸内心利益的诱惑,往往就会做出一些误判;这样的行为也就是在真我的心中再一次分离出假我的妄心来,进而迷惑真我的心发生偏离轨道的事情,可想而知结果都很不妙。

这就像鹿贩子不会承认他在前期教授课程的日子里会有不切实际理论是一样的,他会言之凿凿的说是养鹿人自己的本身出了问题,方才导致处于小白阶段的养鹿人造成了失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