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宋朝的经济为什么这么繁荣(1 / 4)

作品:《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

贞观年间,长安城太极殿前。

李世民闭目自顾自推演着,唐末也是小冰河期。

这种死局一眼就能看得明白,应该是无解的了。

首先是人口,一个王朝由弱到强,伴随着的必是人口的快速膨胀,其人口极限就是该国粮食供应的极限。

所以当小冰河区降临,导致降雨量变少,从而导致粮食歉收时。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的问题。

因为人口已经到了粮食供应的极限,所以当农作物歉收时,必然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导致无数人饿死。

而且到那时的人均土地拥有情况肯定远不如今,一个是人口的快速膨胀稀释了人均土地拥有量,另一个就是土地兼并会导致土地大量集中到少数人手上,且情况会极其严重。

土地兼并再碰上小冰河区,矛盾就会被迅速激化,各地流民四起,这帮人为了生存,定会劫掠各地。

所以想要解这一死局,首要要解决的就是粮食的问题,而粮食的增产极难极难,唯一的途径恐怕只有天幕中提及到的高产农作物。

其次是极端气候情况,寒冷的天气会冻死无数人,这种情况可能更无解。

“陛下可曾记得天幕提及的蜂窝煤和烟囱?”房玄龄突然说道。

“蜂窝煤?”李世民皱眉。

“对,有无可能使用这煤炭代替木炭取暖?”房玄龄琢磨着,粮食问题他是无能为力解决了,鬼知道那所谓的红薯在哪里。那么在面对寒冷情况下,煤炭已经是他所能想到的唯一的替代木炭柴火的解了。

这一点还是在天幕提什么化炭中毒的时候评论区有提到过,后世调侃的是在屋内烧煤没安装烟囱。

煤确实能燃烧,也有部分地区贫苦人家使用这种黑乎乎的东西代替柴火,只是并不怎么好用罢了。

“或许是个方向!”李世民思索了一下说道,然后命人取来相关评论记录。

很快就奉上相关的记录,李世民一目十行,最终目光锁定在那句评论上。

一众大臣都抻着脖子望着李世民,房玄龄心也随着陛下皱起的眉毛而悬着。

“...后来到了中原地区看到有些烧蜂窝煤的煤炉没有烟囱,直接在屋子里燃烧排气,我第一次看到时就想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吗?结果几年下来听到好多起[捂脸]”

还真的是,后世竟然使用煤炭替代了柴火,那想必就一定有煤炭的改良之法。

李世民眼神一亮,这是惊喜!

不不不,不能单靠天幕,如若天幕不提及呢?难道就不去改良煤炭了吗?

“好好好!”思索已定的李世民爽朗笑着,对房玄龄道:“房卿当居大功啊!”

房玄龄不敢居功,推说是天幕的功劳。

房玄龄说得也是对的,但也要多亏他的提醒,此时李世民要琢磨的是让谁去干这一件事,段纶?

...

天幕又切换。

【宋朝的经济为什么这么繁荣?#宋朝#土地兼并】

【宋朝的商业为什么这么繁荣?因为他农业税收不上来啊,就只能拿商业税来顶了。】

【这点倒是和我们现在社会有点类似,不过区别是:一个是主动取消农业税的,一个是真的收不上来】

【正常的情况下,新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是土地资源再分配的过程,旧地主被消灭、新的地主登台】

【由于一切都是万象更新,所以新一轮的土地建并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完成】

【但是宋朝是非常温和的进行了权力的交接,所以当赵匡胤接手后周的同时,也就接手了后周的官僚体系】

【为了维护自己脆弱的政权合法性,赵匡胤就要保留这些旧官僚们已经兼并的土地,甚至还要多给一些,这样一搞土地几乎就都到了宋代士绅和地主家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知道,任何一个时代想要从权贵手里面收税,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这一点雍正的经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皇帝之所以是皇帝,那是因为你能够给予的利益值得大家跟着你干活】

【所以宋朝也就成了唯一一个在开国之初,就明确把不限制土地兼的朝代】

...

贞观年间,长安城。

“天幕中的后世取消了农业税?”一众大臣议论纷纷,不敢置信。

这个消息无疑是颗重磅炸弹,炸得众人晕头转向。

“不可能,没有农业税那朝廷税收从何而来?”

“朝廷的开支如何维持?”

“那么庞大的军队、军备费用从何而来?”

“那么大范围的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一连四问问得人哑口无言,特别是最后一个,那可是他们心心念着的,那种连农村、山里都铺设过的马路比朱雀大街都干净,让人眼红到嫉妒!

“难道是商业税?”有人迟疑道。

“商业税能多到取消农业税?”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不说他们啊,就是李世民都惊骇不已啊,那么庞大的农业税,取消了...

是真的吗?

可天幕何时说过假的?

虽然他们有时会疯疯癫癫,但一些基本的信息应该是不会假传的。

一众文武百官虽说咄咄逼人,但看其阴晴不定的脸色,显然也只是受冲击不小!

而一想到天幕倒从未有过失信行为则又是一阵迟疑不定。